6253《破釜沉舟的勝利与哀愁》

可以的話,誰想「破」?
出來做事,最好斯文乾淨,文明有禮。準時開工,夠鐘就收工。
月尾出粮,年終有花紅,無災無難到公卿。現今提出,似是痴人說夢話。
可是香港戰後,真的曾出現過這些日子。在遙遠的五/六十年代,清貧樸素,大家安分守紀;五点放工後,買份晚報,還趕得及往戲院看五点半「公餘場」。
逐漸,大家覺得不夠,每個人都想做多一点,賺多一点。
於是出現「破」。開始尋找機會,不惜一切,不顧一切,打破現有的既定規則,冒險突進。
不只是勤力上進,不只是刻苦耐勞,而是要採取激烈行動,先破壞,後建設。
過程當然艱苦犯險。這套遊戲的元祖,是「破釜沉舟」:秦末天下大亂,楚國遺民項羽,帶領少數部隊,与秦軍決戰鉅鹿,強弱懸殊,誰敢說有必勝的把握?
當時項羽二十歲出頭,年少氣盛,鋒芒銳利。臨陣對決之前,下令軍隊煑飯飽餐,即摔破飯鍋(釜);渡河後又鑿沉船隻(舟),顯示「一往直前,自絕後路」的決心。
小時候學這句成語,聽老師解說之時,仍記得渾身毛管戙:太厲害了!心急想知道結果。
後來得悉楚軍大勝,當堂鬆一口氣,很高興這法子使得。卻忽略了,這個「破」,不能夠常用。
老師沒說到,後來項羽經歷多場大戰,亢龍有悔,十年後兵敗;虞姫自刎,全軍覆沒,落得個「烏江自刎」的悲慘下場。可見「破」不保證百戰百勝。
缺點是虛耗太過。既然全力以赴,萬一對方有後援,伏兵,或留有一手,已無餘力週旋。
宋朝亦有詞牌《破陣子》,顯示行軍時「破」的威勢。當時悲壯痛快,無奈折損太甚,用者非死即傷,不能持久,享受不到成功的甜蜜。
收窄至個人層面,以紫微斗數顯示:通常「破軍」成功,總是在絕境之中,於是激發我們孤注一擲的鬥志。
平時未必適合。可是在「破軍」「化祿」之年,像明年二0二三(癸卯),情況惡劣到不輪到你不變,亦不輪到你不破。
但得手之後,謹記勿貪勝貪追,起碼要多一年鞏固基礎。因為過程中,本人虛耗太過。若不懂得持盈保泰,固本培元,恐怕無以為繼。
屆時舊的已捨棄,新的又未穩定;很容易落得個「两頭不到岸」,懸空屌屌揈的狀況,對自己非常不利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