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36《我們一定要食飯》

香港人,不,包括所有中國人的「食飯文化」,扭轉了法國南部,一百幾十年來的飲食傳統。
以前不瞭解,為甚麼「我們一定要食飯」?看有些長輩,每日無飯不歡,總覺得不可思議。
像德高望重的孫淡寧(「農婦」)大姐,移民美國,只是一程飛機啫;居然在半空中,十萬火急要「食飯」,不惜与衆空姐垃扯,難道短短十幾個小時,也忍不了口?
逐漸,人到中年後,終於明白。一定是偉大中華民族的「食飯基因」作祟;我們的祖先,千辛萬苦栽種稻米,正是為這一口飯。
常言道:「錢做胆,飯做力。」又有乜頭暈身熱,心浮氣喘;不管三七廿一,塞口熱辣辣的白飯下肚,保證有「回魂」「定驚」之用,足夠提升能量,再与各路英雄,大戰三百回合。
俱說香港的年輕人貪靚,減飯。可是來法國南部一看,中國的青春力量補上;尼斯最大的海鮮餐廳「Boccaccio」,只要是中國遊客,枱枱一大盤「西班牙海鮮飯」(paella),三位女生合力,竟擦得一乾二淨(!)。
又由於中國人敢言,樂於表達意見(日本人剛相反),不必問,也知道這一枱來自上海;那一枱來自雲南;一律愛吃熱飯,一律送凍飲可樂。
完全顛覆法國冷食「海鮮盤」,飲冰凍香檳/白酒的習慣。老實講,咁食法冇乜益,卻是南部一百幾十年的傳統。
但是當中國遊客大量湧現,人人叫:「一定要食飯」;餐飲業即時配合,放下民族驕傲,將「西班牙海鮮飯」掠奪過來。
所以現今的中國遊客,在法國南部吃海鮮,普遍只叫一個「小」海鮮盤,喝两口白酒,意思意思;然後齊心合力,共擦一個「大」海鮮飯。
老外蔚為奇觀;中國人吃得高興;餐廳收錢笑呵呵。不知不覺中,飲食文化就此轉移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