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第 (18) :《 真的信佛 ? 先有 [三心] 》

(1)

要是你對佛學有興趣,很好,可以多讀佛經,多學習,多研究。

這是將佛法當作一種學問,一種興趣,或一種生活方式去瞭解。

但是不等於你信佛,更不等於你修佛。

所謂「信」,是你肯真心信奉投入,以佛法作為人生目標,鍥而不捨地追求更高層次,甚至可以為這個信仰身殉。

所謂「修」,是你肯將所學,所信的一切,實行於日常生活之中;用得著,見成效,而並非自我陶醉,紙上談兵。

幾十年來所見,學佛的人多,信佛的人少。

即使信佛的人多,修佛的人亦少。

肯修的人當中,修出有成績者,更是少中又少。

徵驗很明顯:修佛之後,個人會愈活愈好,包括精神和物質層面。然後影響所及,

從身邊擴散開去:家人,寵物,一草一木;以至隣居,同事,街坊,所屬機構等,俱得利益。

要是有人自稱「修佛」,竟然修到甩皮甩骨,家嘈屋閉,還要鬧到鬼哭神嚎;作為傍觀者,難免心驚肉跳,

還敢跟你修行?簡直是污了佛教的門楣,作極惡示範。

(2)

先別說「修」,怎樣才算是「信」?

於是有「三心」之說。有關其定義,可試試請教上師,或上網搜尋,起碼有一百種不同的解釋,看得人頭昏腦脹。

這時候,惟有信奉名牌。筆者修的是地藏菩薩,而當今之世,對《地藏經》修行最出色者,首推夢参老和尚(1915 – ),

他的著作《地藏菩薩的止觀法門》,深入淺出,凡是有興趣修地藏的朋友,一定要瀏覽参考,得大利益。

夢参對「三心」的說法,合情合理,令人心悅誠服,分別是:一,出離心。二,大悲心。三,般若心。

很多人忽略了第一点,卻是最基本。一個人,要是自幼豐衣足食,無風無浪;或本身名利心熾熱,

做人做得興高采烈,巴不得婚姻幸福兒孫滿堂富貴榮華,兼長命百歲仙福永享壽与天齊,喂,咁你信佛來做甚麼?

一直做人就行了,活在「人間道」,怎捨得走?所以凡是信佛,必先講慧根,即使年紀小小,已悟出世間一切皆虛幻,

處之以淡,提早修行,免去經歷那些悲歡離合的苦楚。

稍次,是要經歷大劫。通常是生離死別,大悲大喜;一次不夠,多來幾次,幾度折磨得死去活來,才卒之省悟,開始响往「佛」的境界。

(3)

生「出離心」,只是開始;僅足夠令人淡泊,引退,或隱居,頂多是獨善其身,仍未足夠形成信仰。

於是要有「大悲心」,知道衆生皆苦,世情虛幻;但同時,要對他們生憐憫,具慈悲,忍耐,救拔度苦之心,肯為他們解決問題。

別小覷第二心,去到這一步很不容易,許多人到「出離」已停止,自顧自算數;對跟不上者,生鄙視,嫌棄,不屑,

純粹自我感覺良好。卻不知道這一念之差,從此沒法提升自己。

除非心懷「大悲」,為他人之悲而悲。為他人之苦而苦,有慷慨的胸襟,以及寛宏大度。但是縱使如此,仍未足夠,你枉有理想熱誠,卻有何本事為他們設法?

憑甚麼?社工出力,富人出錢,而佛教徒,可以運用佛法,即是使出「般若心」。

(4)

所謂「般若」,即是以智慧救度衆生。但你我都是凡夫,何來智慧?惟有信佛,從而潛心學習修行,得到解決世間苦惱的方法。

要是沒有前两種心(「出離」,「大悲」),而妄求「般若」,很容易遇挫折即放棄。或招邪魔入道。或有優越,高人一等的氣燄,俗稱「離地」。

所以信佛之前,多歷世故,多遇苦難,對將來學習大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