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19《向《聊齋》學中文:鬼馬》

好的中文有許多種,如百花盛放,任你學習,放題吸收營養。 先前提名「金庸」与「唐滌生」,正要推介《聊齋誌異》;正好遇上刀郎的新歌《羅剎海巿》,播放量創世界紀錄80億(!),熱得燙手,一定要快推。 這刀郎,原來也是《聊齋》粉絲。作者蒲松齡(1640 - 1715年)失意科舉,失意建制;於是在家鄉村口,擔張櫈仔,擺開茶檔,專門收集過路客的奇異故事。 《羅剎海巿》記錄在卷四,描述靚仔商人馬驥,航海遇風,漂流至「羅剎國」:醜人當靚,靚人卻當醜。 明顯是一個諷剌故事。適用於任何時代,任何社會。刀郎的新歌大熱,是因為歌詞寫得更尖銳露骨,幾近刻薄:「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。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鷄。」之類。 原著的中文,雖然是用曲筆,反諷,卻是温柔敦厚,情深義重。更難得是精簡,少長篇大論;還有中國人極罕的幽默感,非常之鬼馬佻皮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8《青春易逝,《牡丹亭》長存》

可惜白先勇沒有來。今屆中國戲曲節,壓軸的是蘇州崑劇院的《牡丹亭》,青春版,三日全足本。 2004年首演,至今演出超過 500 場。演員平均約四十歲,技藝圓熟,風華正茂。 不枉白先勇一番心血。原著是明朝的湯顯祖,距今四百多年:勇敢提出自由戀愛,借託人鬼戀;現今可理解為「穿越」或「多元宇宙」。 早期來港,曾在葵青劇院演出,仍帶青澀;入場時遇查生查太,還特地往票房改座號一起觀賞。 無奈良辰美景,終會過去。查生2018年過身;白先勇已 86 歲;《牡丹亭》經不斷改進,振興得重生。 所謂「青春」,是指藝術的活力与創新,只要緊貼時代,劇目不會老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7《姹紫嫣紅,開遍廢家園》

主題:「時間」。 恁教你是大英雄/大美人,來到這一關,統統無能為力。 怎能表達那種感受?最剌激,莫過於你走進一個廢棄的後花園,只見姹紫嫣紅開遍,蜂蝶虫鳥亂飛,似是非常熱鬧。 待分花拂柳,仔細看,竟見隱埋已久的斷井,頹垣。 若干年前,這裏應是有人住過,生活過,悲喜愛恨交織過的一處所在。曾經以為非常非常重要。 可是時間過去了,「重要」早化成雲煙,大家不復記憶;春天一到,百花依然盛放,一切若無其事。 正是湯顯祖( 1550-1616年 [...]

Read More

6516《向唐滌生學中文:壯烈》

語言教育有一派理論:「聽」比「讀」「寫」更先入腦。 筆者可以做證。為甚麼由細到大,學中文容易,考中文又得高分?完全沒有現今學童,「抗拒學中文」的難處。 回想起來,要多謝嫲嫲。因為她是任白鐵粉,在家裏長播黑膠碟《帝女花》与《紫釵記》。 早在閱讀金庸小說之前,更先進行「聽覺教育」的,其實是唐滌生的曲詞:「縹緲間,往事如夢情難認。」(《帝女花》) 「風吹翠竹,燈昏照影印簾櫳。」(《紫釵記》)「聽佢泣訴多風雅,悲逝水年華。」(《牡丹亭》) 「香銷愛未銷,弦斷情還在/人去情還在。」(《再世紅梅記》) 自小聽慣聽熟,這些源自唐詩/宋詞/元曲的傳統中文,優雅精練,像傳授你「九陰/陽神功」;又等於,請你飲列祖列宗的「十全大補酒」。 然後才返學校,上「中文」課?哈哈哈,自然輕鬆過關,橫掃所有公開試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5《向金庸學中文:悲情》

看新聞:中學文憑試的中文科,成績有下跌趨勢。又有逾九成中文老師,認為現時課程偏深。 多可惜。「中文」曾經是最愛讀,又最容易讀的科目;出來工作又實用。 隨手掂來:《史記》的《剌客列傳》。唐詩,宋詞,元曲。韓愈/柳宗元/歐陽修的時事文章。 如滿園鮮花盛開。可豐富我們的人生。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。還有助抒發及交流感情。成長中遇挫折?豈用動輒割手,出走,尋死。 小朋友失戀/暗戀/熱戀/錯戀,或不幸墮入「暗黑之戀」等等,有口難言。高科技幫不到你,惟有從文學及文化,找到養份。啊,原來千百年來有共鳴。 曾經在中文教科書,看過選讀金庸《倚天屠龍記》的開篇文章:小郭襄路過少林寺,情景交織,心事重重。青春与世故冲突,叛逆与建制交煎;寫得好,選得更好。 希望現在還有。即使删掉了,不要緊,仍可以「伸延閱讀」,最重要是對中文,保持學習興趣,終身受用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