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615《不能等待一個「好老闆」》

這是大部份人的習性:等待一個「好老闆」。
只要老闆好,所有問題就得到解決。要是我表現不佳,只因為當黑,尚未遇到好老闆。
諸如此類。於是將工作上的希望,寄託在「等」。要是今年等不到,明年再等。今年老闆不愛我,指望明年會愛。
但可有想過,与其被動地等等等;不化為為主動,由「我」來做老闆?
在中國人群組,僅屬少數。因為我們習慣了,受儒家思想束縛,以家庭為生活本位。
不只要個人組織家庭,結婚生子才算數。甚至將這套觀念無限量擴大:老闆是我衣食「父母」。地方領導是「父母」官。對上的大老細叫「阿爺」。女性主管我們尊稱「阿姐」。
即使陌生人,只要是三十歲以上,統稱「大叔」。我們會稱成龍「大哥」;喚張國榮「哥哥」。
但是老外,即使對心儀的大明星,至多是平輩論交,一律是「pal」(老友),並不會拉扯上家庭關係。
因為歐美的傳統,以宗教為本位。現代則以個人為本位。特別注重「我」的自由与權益。
既然如此,人際關係必定疏離。僱主与僱員,僅屬勞資關係,東家唔打打西家,勿認親認戚,每個人應爭取最大的發揮機會。
两套思維,各有好處。以最近疫症橫行為例,華人社會的確較易管治,普遍服從性高,寧願個人意志受壓抑。
又要重提,先前七月尾,政府禁全日堂食。我們俱看到,不論是藍領白領,一律乖乖服從,齊齊在烈日下,蹲跪滴汗啃飯盒,竟無一人反抗。
許多曾經在外國生活的朋友,對此大為驚嘆:咁都得!
換了在西方國家,這種踐踏人權的措施,必然會爆發社會騷動,怎會像香港人般温馴就範?
但同一套道理,西方既側重自由獨立,你失敗時,亦應自己負責,缺乏家人親友的支援。
像近期,因疫症經濟轉壞,歐美國家的欠債情況,遠比香港嚴重。可見不論你揀那一套?凡事總有代價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