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03《生老病死,誰能習慣?》

早知,好過遲知。
知多,又好過知少。
有關生老病死,愈多接觸愈好。起碼做人,不會太天真,是為「世故」之一種。
世上確是有痴心父母,期盼子女在無痛,無塵,無污染的環境中成長。
結果正正相反。因為太純潔了,長大後,初次看到人生的苦難,剌激過度,往往造出激烈的反應。
古印度的淨飯國王子,正是成長於這種「超膠」的皇宮之中,不知世上有生老病死之苦。
難怪成長後,初入紅塵,大為震驚。嚇到要出家修行,尋找人生的意義。這是佛陀的故事,相信大家都知道了。
似是一個寓言。放在一般人家庭,小朋友接觸老死,通常是透過長輩:啊,世上原來有永久的分離。
或是寵物:一尾魚,一隻鳥,一隻貓,一隻狗等等,也有「無常」之變,「離別」之苦。
讓小朋友學習。將來,家中的祖父母,外祖父母,爸爸媽媽,俱會先他們而去。過程中,要接受,瞭解,處理。
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。父母要以身作則,養寵物時,一不高興就扔掉。將來父母老病,子女有樣學樣,就把你們扔掉。
我們的生老病死,親身示範,正是最好的教育。爸爸待人誠懇,做事實幹,成為小朋友的學習對象。
媽媽善良温柔,包容體諒,子女一定知道,自然受潛移默化。同樣道理,這個叔叔不務正業,後來破敗;那個安娣是「毒舌」八婆,冚家富貴。小朋友全看在眼裏,統統是成長的養料。
正因為有生老病死,人生才有喜怒哀樂,不能逃避。
亦不可能習慣。每次老死的對象不同:年輕時看長輩,中年後看同輩,還有老年看小輩,每次的感受也不同。
每次都是學習。你以為慣對生死?但是為甚麼愛貓病故,竟失魂落魄?像朋友形容:「從屋頭走到屋尾,好久好久,似是永遠走不完。」
其實已受內傷。表面上沒事,但是心裏悲苦。惟有温柔承受,与傷痛共存,當作是一輩子的修行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