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08《愛國愛民,愛貓不出門》

看新聞,男藝人出席公開活動,被記者發現身上的衣物滿佈貓毛。
坦白承認:正与女友同居,家有貓两隻,非常可愛,自己也中了「貓毒」。
豈止他?其實中國自漢唐以來,貓成功爭取入屋之後,從農業社會的捕鼠能手,發展成為商業社會的寵物明星。
唐末五代十國,一輪政治更替。來到宋朝之後,天下太平,社會文明進步。貓在家居的位置,亦發生變化。
先前提及,宋朝的造紙及印刷術發達,促進知識傳播,社會上湧現大批知識份子,形成空前興旺的文人時代。
可是既有「書」,自有「鼠」。文人手無搏鷄之力,惨被老鼠欺負,眼白白看著書籍被咬嚙蹧蹋。
点算?一定要養貓。由於貓性陰柔,好靜,適合伴讀,成為讀書人的好朋友。
一經品題,千古留名。宋朝中「貓毒」的代表人物,北宋有黃庭堅,著名詩人及書法家,世稱「蘇(軾)門四學士」之一。
他們養貓,不講「攞」,不講「買」。而是說「乞貓」,「聘貓」;比香港的「貓奴」文雅,甚至更低聲下氣。
因為鼠患十分嚴重。黃庭堅有《乞貓》詩:「秋來鼠輩欺貓死,窺甕翻盤攪夜眠。」欺人太甚。
於是設法求貓:「聞道狸奴將數子,買魚穿柳聘銜蟬。」所說「狸奴」,即是「貓」,聽說將會生幾隻小貓。
馬上去街市買魚,用柳枝穿起,希望可「聘請」一頭小貓回來。說「銜蟬」,即是先前說「瓊花公主」府中的白貓名號。
可見黃庭堅愛貓。但去到南宋,出了更大名氣的「愛國詩人」陸游。
我們認識他,是因為熱血愛國愛民,中小學教科書都要學習,名句:「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毋忘告乃翁。」死咗都咁愛國。
不過晚年後,詩人壯志未酬,被貶入蜀,寫下著名的「愛貓」詩。外圍環境非常惡劣:「風捲江湖雨暗村,四山聲作海濤翻。」
應如何自處?「溪柴火軟蠻毡暖,我与狸奴不出門。」寧願抱貓眠。
去到這境界,貓比狗更進一步,不只是主人的朋友,甚至有「智者」及「隱士」的風範了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