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09《不隨鷄犬上青雲》

貓一向曳曳。牠們獨立,自主,不聽話,愛惡隨心。
不可以像養狗般,呼來喝去。貓看似柔弱,卻總是有自己的主意,仍保留了捕獵者(predator)的本能。
動物學家有研究:貓要是離開主人,在野外生存,自己找食物及巢穴,平均可以存活两三年。
狗不可以。牠們太過依賴人類,一旦被棄養,不懂得覓食,惟有翻垃圾桶。所謂「喪家之犬」,惶惶不可以終日,通常會守在被棄地点,忠心等待主人,以為會回來接牠。
貓則會設法生存。家破人亡如此,你大富大貴,牠亦如此,不改本性。
原因?正如先前所說:「入屋較遲」。相比起馬羊牛,鷄犬豬等,貓在戰國時代,仍是野外獵物的一種,与虎並列。
漢朝之後,天下大定。貓逐漸与人類友好,迅速取代「狗捕鼠」的功能,成功進入尋常百姓家。
唐朝引入外國名種。宋朝護書有功。同時顯露出不尋常個性:獨立特行,不屑依附權貴。
我們常說「忠犬」「義犬」「走狗」等,但從來不會這樣形容貓。
敦煌藏經洞,有貓首人身「磨難寧」女神的壁画。河南道教勝地天壇山,又有「仙貓洞」,獨立營運。
金代名詩人元好問,曾有名句:「問世間情是何物?直教生死相許。」(金庸引用於《神鵰俠侶》)。
他旅遊天壇山,亦替貓發言:「同向燕家舐丹鼎,不隨鷄犬上青雲。」
原是漢朝「淮南王」劉安,「一人得道,鷄犬升天」的典故。主人成仙了,闔家大細,那些狗啊鷄啊,一起扯衫尾,從此直上青雲,仙福永享。
但是貓偏偏不去。牠自有主意,要成仙?靠自己。
詩中那個「燕家」,指後晉天福年間(公元九三六至九四七年),河南王屋山的著名道士燕真人。他亦有「白日飛升」(道教何其多)的事蹟,貓卻獨自留下。
牠為何不肯跟大隊?難以深究,不便講明。惟有說是「本性如此」。
正如《紅樓夢》的薛寶釵,有言志詩《柳絮》:「好風憑借力,送我上青雲。」代表中國儒家,及世俗响往的道統。巴不得,擒擒青。
相反的是貓和林黛玉。代表一切真我個性,以及思想上的解放。寂寞難免。
於是常聽寶玉呻:「空對著,高山隱士晶瑩雪(薛)」下一句:「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。」事屬必然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