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17《散席之後,喝一杯去》

年輕時心熱,喜聚不喜散。
香港又好景,日日飲宴,夜夜笙歌。最常見的消遣活動:晚飯/消夜/卡拉 ok 直落。
玩到天光?一起上茶樓飲早茶。仿似有用不盡的精力,花不完的好時光。
仍記得,散席之後,盛裝的俊男美女,捨不得回家。最起碼,要「喝一杯去」。
即是夜蒲,脂殘粉剩,裙拉褲甩;常在半醉半醒,似真似假之中,說錯話,做錯事,哈哈哈,還以為自己很有型。
但不論你多好精力,多喜歡熱鬧,始終有「散」的一刻。曲終,人散,回家。
「家」不拘是劏房,公屋,或豪宅。不會是自動合成,忽然之間中六合彩發生。
而是要經過辛苦經營,努力建設/遷就/磨合。很可能失敗,惟有再來過;又失敗,又再來。
要是連家也沒有,飄飄蕩蕩,無依無靠,那種空虛寂寞,會令你做出各種種奇怪之事,足以毀掉一個人。
去到底,都要有自己的容身之處。不管外頭多華麗盛大輝煌,始終不屬於你。所以《紅樓夢》小紅說的:「千里撘長棚,沒有不散的筵席。」成為名句。
要是你痴心,死不信邪,反認他鄉是故鄉,不忍或不捨得離去,則要記多一句:「覆巢之下,豈有完卵?」
出自漢末三國,孔融的兒子。我們都知道「孔融讓梨」的成語,他幼稱「神童」,是孔子二十代後人,位列「建安七子」之一,當代出名賢能。
可惜總有点恃才傲物,經常評論時事朝政;尤其是傾向支持,已失勢淡出的漢室。成為曹操的眼中釘。
終於在建安十三年(公元二0八年),曹操以「招合徒眾,欲圖不軌」等罪名,將四十五歲的孔融處死。
官差上門拉人時,孔融求情:「希望只拉我治罪,可以放過两個孩子嗎?」
《後漢書》記載他有一子九歲,一女七歲。《世說新語》則記他有「二兒」。
俱沒有留名。但是共同之處,是兒子年紀雖小,並沒有驚惶啼哭,反而十分冷靜,當時這樣答:「(父親)大人豈見覆巢之下,復有完卵乎?」
鳥巢都被搗毀了,巢裏的鳥蛋,怎可能還完整保存?果然全家被殺棄巿,當衆行刑,任人参觀。
卻留下千古名句:「覆巢之下無完卵。」遇事闔家散,沒有僥倖,至理名言。
孔融如此。康熙廢太子如此。《紅樓夢》如此。現代的家翁媳婦等,亦統統如此。
「散席」就回家去,勿再貪戀留連「喝一杯」。將來有緣再聚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