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29《聖誕市集的快樂与哀愁》

每臨近聖誕,傳媒總會提供大量「聖誕巿集」的資訊,主要集中在歐洲。
為甚麼不在美加?因為全被收進大型超巿:室內,暖氣,乾淨整潔,太過人工化。
又為甚麼不在澳紐?因為南半球適逢炎夏:陽光普照,熱,人人小背心短褲,聖誕氣氛清零。
可見一個「聖誕巿集」的形成,需具備起碼三樣基本條件。
第一要在戶外。二要夠凍。三要夠黑。下午三点日落,市集乘機大放光明。
於是才可以高高興興,穿戴整齊,一起逛巿集去。 親身遊歷的不多。只有英國倫敦,与法國的史特拉斯堡。
最佳時間是十一月下旬,聖誕燈飾已齊備;距離正式過節,卻仍有段日子。
踏入十二月,則有「罷工」風險。歐洲人喜歡在聖誕前搞行動,合理地提早放假。
俱說英國最強的聖誕巿集,在伯明翰。無奈近年恐怖活動猖獗,據說与當地的中東僑民有關,遊興頓減。
倫敦本身已具有節日氣氛,到處有聖誕傳說。其中之一,是「高雲花國」(Covent Garden),蕭伯納《賣花女》(電影《窈窕淑女》)的故事景点。
誰能忘記「賣花女」柯德莉夏萍的名曲:「只想某處有間房,令我遠離夜冷風」?英國那種冷,非同小可。
最記得那一年,下大雪,特別熱鬧,人群川流不息。卻見有三位少女,站在街頭,合唱聖詩,凍得滿臉通紅,唱到聲嘶力竭。
惨在人人路過,一個硬幣也沒放下。當時第一個反應:「揾食艱難」四個大字。跟著省起,在英國生活也不易。
正要掏零錢施贈,被朋友一手拖進酒館,喝一杯熱朱古力,上舖厚奶油,即時全身暖洋洋,噢,天堂原來在這裏。
再出來,三少女已不在。可能頂不住嚴寒,希望她們回去,各自有個温暖的家。
另一個必定要去的,是史特拉斯堡,位於法/德交界。這裏的人特別聰明,左右逢源。憑印刷聖誕致富;特別多大學及年輕人,歐盟設總部在此。
巿集的飾物,亦高品質。「快樂」在又平又靚。有件精巧的擺設:聖誕老人駕特長鹿車;低科技無機槭,僅靠力學維持平衡,只售七百多港元。考慮一晚後,買。
愈買愈多。這是逛歐洲聖誕巿集的必然煩惱。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