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74《一「舉」解千愁》

香港人有句俗語「舉嘢」。這個「舉」,与選舉/舉報/不舉等無關。
而是上當舖,即是帶物件去套現。這是人類久有的傳統,比「以物易物」稍進一步:以「物資」換取「貨幣」。
唐朝傳奇《霍小玉傳》,說到名妓小玉,為等候李十郎歸來,閉門謝客,家空物淨,僅憑「典珠賣釵」維生。
當然她不會親自上當舖。始終面子攸關,交由妹仔(浣紗)及老僕(候伯伯)走動。現代人則差使外傭,收貨付銀,有「當票」為據。即日起計息,預你將來可贖回。
但為甚麼叫「舉」?因為主理的掌櫃叫「朝奉」,高高在上;顧客持物來換取現金,低低在下;刻意製造優越感。
以上是一般做法。但去到大宗交易,像有人來典當遊艇,名車,古董等,統統請入內堂安坐,當貴賓款待。
曾經有濶太典當三千萬珠寶,套現二千五百萬港元(後來贖回)。很難想像,這類交易在舖面靠「舉」完成。
但不論從古至今,鎮守當舖第一關的,永遠是「朝奉」,由他決定來人物件的價值。這個名稱,十分尊貴;秦朝是官名,唐朝代表士人。去到北宋,才成為當舖掌櫃的專業銜頭,需累積多年的見識与經驗。
現代人常「舉」的是「R」名表,「 i phone」等,把關的「朝逢」要識貨。
老行尊則一定要識古董字画。像《紅樓夢》的王熙鳳夫婦,求「鴛鴦」偷老祖母的藏品出來,典當應急;但要是遇上沒見識的朝奉,拿著珍寶當爛柴,也是枉然。
另一可能,是識貨,但不敢接;太貴重了,來歷不明,反而不能碰。像香港回歸前,當舖与警方常互通消息,正是怕入錯賊贓,亦是行規之一種。
最貴重的是「當樓」,短期套現,比銀行/財仔更快。但利息當然要另議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