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12《那些帶刀的女子》

看繆騫人/李司祺/白燕等女明星,拍武俠片令人發笑,因為她們都不似會殺人。 拿刀劍如掃帚。現代說法,應是手持電動吸塵機,更好笑。 因為沒「殺氣」,純粹是一種感覺。 不關體力,亦不一定懂武功。有些女子拿武術比賽冠軍,但是你不覺得她們會殺人。 像司祺姐,是非常出色的演員。同時期的汪明荃/黃淑儀/趙雅芝等,俱是温柔斯文;可是拍起武俠片,動刀舞劍,觀眾不會懷疑她們的狠勁。 更明顯的對比,是翁美玲(已故)。不少人評論她是「最佳黃蓉」(《射鵰英雄傳》),筆者一向不同意。 因為橫看掂看,翁女活潑可愛有餘,但「殺氣」不足。別忘了蓉兒不只是佻皮搗蛋,對看不上眼者,像歐陽克及楊康等,黃小妹真的有動過殺機。 [...]

Read More

6011《文青女星拍武俠片》

近期「娛樂指數」最高的節目,不是唱歌跳舞(啊欠)。而是看 youtube 重播無綫武俠劇《石達開与四姑娘》。 原是《近代豪俠傳》(一九七六年)十二集之一。笑位在繆騫人,不知是誰咁大整古?找她揸刀劈友,仲要跳高閃低,扮身手敏捷。 繆騫人喎,香港七十年代,首屈一指的型格女星。即是乜都唔使做,只要站出來,全靠氣質取勝,現代人叫「文青」。 代表作《狂潮》(七六)。最佳拍檔是周潤發。後來拍電影《胡越的故事》(八一);《投奔怒海》(八二);以至《傾城之戀》(八四)等,都得。 但是拍武俠動作戲?完全不是那回事。看她睜眉凸眼,大義凜然地唸對白,只會笑得更厲害。愈正經,愈好笑,源自強烈的荒謬感。 同類型的離譜例子,還有李司棋。代表作《書劍恩仇錄》(一九七六年),演「紅花會」十一當家「鴛鴦刀」駱冰。 當年為對抗佳視的《射鵰英雄傳》,無綫傾全台之力,衆小生花旦都要打。 [...]

Read More

6010《移氣轉運,再世為人》

中國的紫微斗數,早在北宋時期,已預設我們的平均壽命,可達一百二十歲。 看似荒謬。像上一代經歷抗戰,內戰,飢荒等;你有幸逃到來香港,活到六十歲,已有資格擺壽酒(「六十大壽」)。 若逢太平盛世,像清朝的乾隆帝下江南,遊玩民間,曾替一鄉紳寫下「五代同堂」的牌匾。 以前的人早結婚,當他十八歲成家,兒孫五代,起碼活到七十多八十歲。可見壽數具伸縮性,很視乎當時的天時地利,及社會環境而定。 既然我們的先天結構,可以長命百二歲;但「運」与「氣」結合,只得那「黃金十年」,許多人甚至沒機會遇上,豈不是好日子太短,又太少? 的確如此。所以很久以前,已有人感嘆:「一年好景君須記。」別說「十年」,有「一年」已極之難得。 古往今來,一定很多人不甘心,不伏氣,於是才激發大家研究命理:好景真係得咁少? [...]

Read More

6009《你我的黃金十年》

電視劇男演員,曾經叫得聲嘶力竭:「人生有幾多個十年!?」 真的。時間寶貴,一去不回頭;最好的「十年」溜走了,恁教你呼天搶地,全國軍民齊出動,也救不回來。 我們見識過,張愛玲的黃金十年。 又看過白先勇的黃金十年。 查先生(金庸)可以伸延至十多年。 邵逸夫先創電影王國十年,後享電視王國又十年。 究竟當中的秘密在那?你我的黃金十年,又在幾時發生?抑或,已發生了,一切已成過去? [...]

Read More

6008《張愛玲的黃金十年》

許鞍華執導的《第一爐香》,張愛玲原著;馬思純,彭于晏主演。在國內被駡,在香港被冷待。 可惜。許鞍華是很出色的導演。張愛玲是橫跨香港/上海的彩虹橋;又是晚清/民初/抗戰/解放的孽海花。 女子在那個天翻地覆,政權交迭的年代,僅憑天賦的十多廿年好光景,怎能優雅得體,又保存面子的活下去?原是一門高深學問。 《傾城之戀》的白流蘇,離婚再嫁,靠香港淪陷成全。 《金鎖記》的曹七巧,舔盡傳統家族建制的殘渣,刀鋒口上生存下來。被夏志清 《中國現代小說史》(美國耶魯大學出版),評為「中國從古至今最佳中篇小說」。 《第一爐香》則是寫上海女學生,來香港探親時,被姑媽引誘做雞的故事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