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67《誰是我的祖宗?》

對我們中國人來說,十分清晰:來自黃河流域,大唐中土人士,源遠流長。 家家戶戶有族譜,每一朝,每一代,生養死葬,婚嫁繁衍,遷徙/移民/回流,全部寫得清清楚楚,絕不含糊。 但是日本人冇。這是中日關係的最大障礙。 中國人有「大佬情意結」,常以「宗主國」自居;又喜歡將週邊諸國,「細佬」「細妹」的亂叫,將儒家文化無限量放大,以為大家喜歡玩「一家親」。 尤其是對日本。不知為何,我們一早咬定,日本人是源自秦始皇,派術士徐福,帶領五百童男童女,出東海求長生不老藥;外放不歸,從此逍遙海外,自立為國。 於是數典歸宗,中日原是同源,他們是我家的「遠房親戚」(又來了),學大中華文化,寫漢字,吟唐詩;幾千年了,慣稱他們「小日本」。 所以當上世紀,日本侵華,中國人特別痛心疾首:「怎麼小弟你這麼壞!忘恩負義,嗚嗚嗚。」 [...]

Read More

6466《攝氏三十六度以上,去邊?》

先前說《攝氏三十三度》(5月24日),還有心情吹水:幻想去這去那。 話口未完,據說因受外圍颱風影响,熱浪猛撲。像港島的跑馬地,氣溫高達三十六度(可憐的馬)!新界地區一定會更熱。 点算?於是想起,聰明朋友的名句:「免費冷氣,internet 無限上網。」 邊度咁筍?只有「返工」去。如果可以的話,盡早上班,趁太陽的熱毒,尚未照射到你的身上之時,返回公司,埋頭苦幹。 仲有錢收添。既可節省家中電費;又有粮出;完全是「雙驘」局面。 更妙在可以隨時上網,公司無限量支援。一有冬瓜豆腐,即刻找「IT」同事,任你差遣;在家工作,那有這種奢侈? 可見「返工」必勝。除非你在戶外工作,否則,不論你躲在銀行/超巿/醫院/殮房/商場/學校/戲院/餐廳/圖書館/政府辦公大樓等等,總之有咁耐留咁耐,最好可以過夜,慳返不知多少家居電費。 [...]

Read More

6465《椰菜糯米包:日猶相認》

說起日本人的食材配撘,三個字講哂:「得人驚」。 但是有更高境界,叫做「打冷顫」。代表作「椰菜糯米包」,出自傳說中的「大日本帝國食菜全席」。 原是「偽滿州國時代」(1932至1945年),透過飲食,進行政治統戰的策略。 中國清朝有「滿漢全席」( 菜式108道 ),亦是劍指「種族融合」。大日本帝國野心更大,「食菜全席」要搞足 112 道。 其實你搞乜鬼?邊鬼個得閒理你?我們最關心的:好吃嗎?乘機偷師。 結果是災難性。像前文提及的「椰菜糯米卷」,已足以令人聞風喪胆。仲要上菜時,淋勺熱汁;仲要當首席招牌菜。 [...]

Read More

6464《一「煲」泯恩仇》

說飲食,不能一味「自我感覺良好」:老黃賣瓜,自賣自誇。 為了進步及改進,同時要反省,學習,多方面觀察。 像中國人的飲食,擅長「融合」。可是對食器的貢獻,近代不及日本人。 我們偉大的祖先,發明筷子,影響整個東亞地區。又發明瓷器,飲食既可保温,同時不會燙嘴(韓國人用金屬)。 可是去到煑飯,二次大戰後,日本的「電飯煲」,征服世上所有食飯民族。 家有二伯父,英俊有型,戰時服役空軍,恨日本人仇深似海。和平後,他在舊啟德機場工作,嚴格排斥任何日本製品。 經常開夜班,辛勞一天後,回家只想吃一口熱飯。當打開「樂聲牌」電飯煲蓋,那陣勻淨軟熟的飯香,撲鼻而來之時,終於連鐵漢子也軟化了。 [...]

Read More

6463《厨房看天下之「巨大炒飯」》

看一間屋的風水,識者從厨房開始。 搬新屋說「入伙」。這個「伙」即灶頭,亦即是厨房。 旅行看一個地區/城巿/國家,先觀察其飲食,吃一餐立判高下。 去過廣東順德,始知清蒸之美。到中山飲早茶,連芫茜也好吃。還有羅馬的蕃茄意大利粉;法國的鵝肝烤多士;畢生難忘。 日本的鰻魚飯/金目鯛煑/龍蝦剌身等,俱是江湖一絕。但早說過了,只能單打獨鬥,並不擅長食材的融合。 勉強試,只得三個字「得人驚」。卻勝在屢敗屢戰,死不悔改。新花款「巨大炒飯」別注「二郎系」:多油,多料,多調味,即是重口味。 不要緊,看「巨大」已夠吸引,材料一定超級豐富華麗。結果:一大碗炒飯上,堆滿一叠日本叉燒,一叠芽菜,一叠筍片,各不相干,壁壘分明,吃吧!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