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98《我的表哥:「秋官」与「阿倫」》(上)

朋友温温,有表哥「秋官」,早在八九十年代,已返回內地,發展「港式茶餐廳」業務。 又有朋友良良,有表哥「阿倫」,亦是在八九十年代,返回內地,開設工業原料工厰。 外號叫「秋官」,因為這位表哥高大靚仔,酷似藝人鄭少秋。 另一位表哥叫「阿倫」,因為他真的幾似歌手譚詠麟,親切隨和。 两人差不多時間起步,互不相識,但同樣聰明勤力,各自在不同界別發展。當中的甜酸苦辣,不足為外人道。 三十年後,幾番風雨,可有「殺出個黃昏」? 先說「秋官」。早期在大灣區,開「新釗記」式茶餐廳,經濟實惠,大受歡迎。高峰期,曾經開過廿多間分店。 [...]

Read More

5897《對抗衰老:搞新意思》

老了,沒錢,沒家,沒工作。 不信教,不懂愛,孤獨寂寞。 仍有機會打贏「老」這一仗:搞点新意思,最好是創作。 即是全因為你,世上本來沒有的,從此多了出來。 別看輕,得來不易。正如白先勇所言:「創作是很神秘的一個過程。」(《文藝復興》) 他廿多歲時,竟然可寫出滄桑的《臺北人》(一九七一年)。評論家說他有個「老靈魂」,但是作者本身也不知道哪來的。 往後,真的歷盡滄桑了,反而再寫不出那個水平。最好像曹雪芹,留下《紅樓夢》,訴盡生平不得志。 [...]

Read More

5896《打贏一場必定輸的仗》

「必定輸的仗」唔使問,一定是「老」。 完全冇得贏。即使你有錢,亦不能避免孤獨。即使你兒孫滿堂,妻妾/寵物成群,亦不能避免寂寞。 要是你好彩到福壽雙全,亦難忍容顏剝落,身體機能退化,並且常感疲倦。 富裕之家,尚且如此。不幸老來窮困,境況只會更悲慘。惟有靠政府,及各類慈善團體救濟。 看新聞,去年長者的自殺率,創四十七年新高。死者約一半,屬六十歲或以上。 他們尋死的主要原因,是精神健康惡化。加上為防疫,社交減,求助難,加重「孤獨無援」感。 這一場仗,最可怕之處,是一早事先張揚。從 BB [...]

Read More

5895《早上光明,黃昏暖洋洋》

或許,要經過這两年的變亂,才會出現些好消息。 最痛快,莫過於東京奧運得獎。香港的年輕人,曾經一整代被標簽化。 偏偏,張家朗与何詩蓓,還可能陸續有其他運動員,光明正大勝出,創造歷史。驘了,甚麼也不用講。 不只他們,背後的團隊,正是香港的中年骨幹:父母。教練。教師。醫護。運動設施人員等。全力支援。 這批優秀中年,又從那裏來?承先啟後,來自上一代的香港人。代代相傳,終至在我們最需要好消息的時候,開出最燦爛的花朵。 相近的情況,出現在二0一0年。美國爆發金融海嘯,禍及全球。剛巧,該年初,香港又連續發生嚴重車禍,社會氣氛低迷。 二月下旬,長期陰雨。忽然傳來,港產片《歲月神偷》(羅啟銳/張婉婷),得六十屆柏林影映水晶熊獎。 [...]

Read More

5894《成名要趁早》

今屆東京奧運,香港運動員張家朗,何詩蓓等,接連奪獎,多好。 俱是二十三,四年紀。年輕,朝氣,開朗,如早上七,八点鐘的陽光。引領我們對未來,亦充滿希望。 於是想起張愛玲的名句:「成名要趁早。」 她寫《第一爐香》及《傾城之戀》,名震上海之時,正是這年紀。 法國的少女作家莎岡,更早,寫《日安憂鬱》時,只有十九歲。 馮寶寶更不得了,三歲起出道當童星,大名已足以「擔戲」。即是個人具備吸金能力,空前絕後。 看紫微斗數,稱為「化科」。代表成名,得獎,考試高中,以及社會上的信譽地位等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