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死亡」( S )是我們通常忌諱,但無可避免的題目。
從每天看新聞,至家人,親友,寵物,以至左隣右里等,「S」無處不在。
亦是研習命理的大題目,許多朋友來算命,第一句劈頭就問:幾時死?
又有人,為了過往某江湖相士,批他一句「短命」,而耿耿於懷。
看「紫微斗數」,預設人類的壽數,平均約 120 年,与《舊約聖經》《創世紀》的說法,不謀而合。
我們可以預知死亡嗎?理論上可以,算命稱為「劫」,大大小小,看你能否逐一跨越?後天的努力,醫療,意志,及身體質素等,統統很重要。
詳細內容,寫在 Jet 月刋 276 期( 封面「林峯」 )的康子專欄,始終是那句:「縱使常遇見,仍未能習慣。」
在有生之年,「死亡」的最大好處,是令人心平氣和。即使你面對那位,在這一刻,討厭到極点;但每想到對方「一定會死」,還有甚麼好計較?並可推測其死法作消遣。
雖說,算命常計算死期;信佛,修的又是「地藏菩薩」;可是在實際生活,暫時仍未有機會,与「S」近距離接觸。
即使是今年春天,大病一場;又盡管經歷過,多次大小難關;感覺上,這一劫尚很遙遠,或許,應值得慶幸。
趁還有時間,努力活好每一天,不枉過。☺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