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4《 七月十四,「來了」》

時近舊曆「七月十四」(新曆 9月5日),循俗例,總要推薦些恐怖電影,一定要「驚」。
對不起,港產片冇份。這些年,香港的社會環境夠恐怖了,沒必要睇戲。
回頭看,許鞍華的《撞到正》(1980)与《幽靈人間》(2001),仍令人懷念。
今年,應提名那一部?
頗傷腦筋:一是日本片《來了》(2018)。
二是韓國片《哭聲》(2016)。
三是西片《今猛夜》(2014)。包底的是經典《驅魔人》(1974)。
睇恐怖片,最憎那種荒山野嶺,一個人自由行;或獨自入空屋,地牢,殮房等,揾戲來做,揾鬼來驚!贊搞。
最恐怖那種,應是無力,無奈,又無辜捲進漩渦:忽然之間,你會發現与「鬼」面對面。
所以《哭聲》雖好,但是環境設在韓國深山,我們城市人未必有代入感。
《今晚夜》的背景,在紐約市的布魯赫林區,禍端由退伍軍人,從伊拉克帶過來,邪氣十足,非常之污糟邋遢。
三思後,選《來了》。改編自澤村伊智的小說,以「比嘉姊妹」的驅魔事蹟為題材;當中,最厲害的是長姊「比嘉琴子」,被譽為「日本最強驅魔人」。
比嘉家族的異能,源自冲繩島的「巫女」,歷來傳女不傳男;因為這一行風險極高,与邪靈搏鬥,輕則多病,受傷,毀容;重則殉命。
片中的琴子,由「松隆子」飾演,造型獨特,氣勢懾人。她號召日本警視廳,聯合各神社祭師,佛寺僧侶,冲繩巫女,以及韓國巫師等,一起在巿區內,發動驅魔大典,排場如武林大會,電影感非常震撼。
結局是「半開放式」:只知道琴子的妹妹「真琴」,男友「野崎」,与父母被害的小孤女生還;往便利店買飲品定驚,算是「執返條命」,影片在聖誕音樂聲中結束……。
恐怖在道淺魔高,驚慄在人性的脆弱無助。面對「正」「邪」對決之時,原來我們可以做的,僅是微不足道。
此外,近年的西片無可為。像羅素高爾的《教廷第一驅魔人》(2023);尼古拉斯基治的《長腿》(2024)等,雷聲大,雨点小,可慳返。
睇戲應節,大概如此;下期講真人聚會「鬼古團」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