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是前生的因果?還是累世的恩仇?
因為「胡菊人」(1932 – 2025年)逝世,聯想起「李香蘭」( 1920 – 2014 )。
又因為李香蘭,聯想起她那首銷魂蝕骨的名歌《 蘇州夜曲 》( 1940 )。
剛巧,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 80 週年,政府有許多紀念活動;不幸,又有日本人在蘇州捲入酒後糾紛,事件很快被平息。
問題是:為甚麼總是在「蘇州」?
去年6月24日,當地有中國男子周某,持刀砍傷一名送幼子上學的日本母親,隨車引導員胡友平(女)為阻止身殉。
事件非常糾結,哄動一時。同年7月,又有中國男子在蘇州地鐵站,以石頭從後襲擊日本人母子。
同年 9月,另有日本男童在深圳遇襲,雙方互不相識。除了說是宿世積怨,很難有合理解釋:啊,你以為轉世重生?我就是認得你!
要是算舊賬,日本侵華期間,罪孽深重,殺害過多少中國人!從東北「偽滿州國」一路數下來:北京,上海,南京,廣州,以至香港,血海深仇。
惟獨是「蘇州」,日本人似是有解不開的情意結。一來,是因為他們迷戀唐詩,特別是張繼的《楓橋夜泊》:「月落烏啼霜滿天……。」
二來抗戰時,日本拍了套統戰電影《支那之夜》(1940年6月):李香蘭( 原名「山口淑子」 )演中國女子桂蘭,与日本船員長谷川一夫愛得死脫,結婚蜜月往蘇州旅行,主題曲正是《蘇州夜曲》。
筆者在90年代初,訪問李香蘭之時,只靠日本資料及舊照。現在 YouTube 有修復版,重看當時的電影片段,可領教日本軍國主義的統戰威力:你看中國女人,愛日本男人多開心!多快樂!將日本侵略合理化。
《支那之夜》在日本大賣;《蘇州夜曲》紅極一時,完全是美化戰爭的「主旋律」,作曲家服部良一,自稱是畢生的代表作。
戰後,難怪國民黨政府,曾拘捕李香蘭,控以「漢奸」罪判死刑;直至取得其出生戶籍,證明她是日本人,才遣返日本。
《 蘇州夜曲 》卻流傳下來,成為「中日錯愛的魔咒」,除了李香蘭的原唱版本,美空雲雀,翁倩玉,都春美,八代亞紀,石川小百合,倍賞千惠子等大明星,俱曾翻唱。
男歌手小田和正,桑田佳祐等,亦各有演繹。最出奇是型男組合 chage & aska ( 香港人暱稱「叉雞」 )的 aska,大隻纍纍,竟唱出極之妖艶的味道,屬「異色」之選。
台灣歌手費玉清,孔蘭薰等,俱不及。香港歌手好像甚少唱此曲,當然另有張學友的《 李香蘭 》(1990年),卻与《 蘇州夜曲 》無關。「雌雄大導」羅啟銳(1952-2022)与張婉婷,曾積極籌備拍《 李香蘭 》電影,找鞏俐飾演,可惜沒成事。
現在回頭看,在那個動亂殘酷的時代,「李香蘭」活出一次超複雜的人生;筆者當年有幸採訪,卻沒本事駕馭,一直深感遺憾。
最近舊事重提,行家龍姑娘一語点破:「正是因為當時你年輕,李小姐才給你機會埋身;換作是資深記者,早已被拒絕。」
中。謎底解開了,從此釋然;但不論如何,那次往日本参議院的採訪經歷,總算是趕得及,抓到歷史的一縷尾巴。
亦成為「中日夢魘」的一部份:當中的愛恨恩怨,無始無終;相信往後,仍是沒完沒了。
但願到這一代終止,两國世代和平,莫失,莫忘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