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36《「花好月圓」:悼張天生》

個人離世,我們對他的懷念,各有不同。 金融界的張天生(人稱「生哥」),資深經紀,經歷香港的證券業發展,廣結人緣,成就多方面,堪稱行內的活字典。 最近因跌倒骨折入院,引發肺炎不治,享年八十有多,識者皆感嘆。 筆者最懷念他的歌聲。有趟在行內的婚宴上,生哥唱一首《花好月圓》祝賀:温柔敦厚,輕快悠揚,成為美好的回憶。 如果歌如其人,「花好月圓」亦是他一生的寫照:忠於婚姻家庭,待客戶以誠,對朋友慷慨,經常請吃飯。 由於祖籍廣東順德,講究飲食;七十五歲那年,大搞一次「美食人生」旅行團,率領二百多人回鄉慶祝,從宴會大菜,到地道小吃,一次過豪華分享。 雖然懂得吃,又吃得好,生哥最難得的,是對飲食有節制,適可而止,亦是他做人處世的作風。 [...]

Read More

6935《當「人」走上「餓鬼道」》

我們做人,好端端的,走「人間道」,應有個做人的樣子。 讀書,學習,工作,賺錢;孝順父母,結婚生育,改善生活,建設社會,身體健康;然後平靜的老去,等待死亡。 理應如此。瞧,有多難?可惜世事無常,很多時候,有些人的際遇不順,或遭逢不幸,或另有想法,於是不再安於做人,心志變異,其中一種選擇:「餓鬼道」。 屬陰,屬暗,消沉,冷漠,疏離,將生活的資源,縮減至最基本需要,生無可戀;還有,与死亡及靈界,非常接近。 常聽人駡:「你做鬼都唔成!」又有:「搞到人唔似人,鬼唔似鬼!」俱屬這一路。 但為甚麼在「鬼」之前,加個「餓」字?因為永遠不足:餓情,餓愛,餓物質,餓精神,常感空虛/ 悲慘/ 寂寞,無窮無盡。 [...]

Read More

6934《那一條「道」上的朋友?》

看武俠小說,古人行走江湖,常有截路者挑機:「你是那一條《道》上的朋友?」 現代人叫「起底」。如果閣下是少林/武當/峨眉等大字號,肅然起敬,放行兼護送一程。 可見「道」之重要。近年香港亦時興:電影有「武替道」,「無間道」等;連銀行的宣傳廣告,也用「道」。 這是非常古老的字眼,最早見於老子《道德經》,開首正是:「道可道,非常道。」歷代解釋上百萬字,用於生活上,一般理解,「道」是我們的專注方向。 日本人慕古,所以每一門學問,皆冠以「道」:像「書道」,「花道」,「劍道」,「柔道」,「空手道」,以至「合氣道」(不是韓國那種)等,大家已很熟悉了。 更早之前,佛教已有所謂「六道衆生」:「天人」,「阿修羅」,「人」,「畜牲」,「餓鬼」,「地獄」,將衆生概括為六道。 異於道教(不等於老莊的「道家」),僅是將人類社會的帝王將相,複製一套上天,又複製一套落地,不足以解答生死。 [...]

Read More

6933《子女收樓看得「賤」》

見父母說:「留下两層樓給子女,等佢地下半世唔使憂。」 卻常見,子女收樓後,「咄」一聲賣掉,套現一千幾百萬後,急不迭旅行去。 模式不變。奇怪,為甚麼「旅行要賣樓」?收租/自住/換樓等,不行嗎?一定要如此決絕,好像与層樓有不共戴天之仇。 好了,若干年後,子女浪遊回來,揾工難,冇屋住,租樓貴;開始怪政府,怪地產商,怪社會,怪來怪去,淨是不會怪自己。 咒罵聲中,容顏漸老,年輕時的靈秀之氣不再;逐漸身形肥腫,舉止粗蠢,自知最好的日子已遠去,來日不可追,變得十分乖戾。 父母一定比子女先去,亦沒有餘資可餽贈;要是仍健在,子女開始謀算。 最壞的情況,是子女聯同外人,將父母名下,或親子聯名的資產轉移,以為又可以套現一大筆,繼續「去旅行,去到盡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6932《浪遊半生「家」何在?》

答案是「沒有」。 現實很殘酷:時間太短,資源太少;要是我們選擇「浪遊半生」,算了吧,別期望有「家」。 因為有一樣,沒一樣。誰不想玩?風花雪月不會等人,可是當你投放時間/精神/資源等在此,必定失彼。 像聰明朋友,留學澳洲時,最難忘報章一段徵婚啟事:「女性,曾遊歷全球五十多個國家,誠徵終身伴侶。」 刋登持續三年,至朋友學成返港,啟事仍在;可能應徵者渺,亦可能是條件不合。 當時在留學生圈子,大家曾認真研究;問題是這位姐姐,為甚麼會以為「遊歷五十多國」,竟是有利的「徵婚」條件? 有甚麼吸引力?憑此招徠,又不是打算婚後同行(誰出錢?);為甚麼要娶這樣的一個女子?倒不如說你精於烹飪,勤做家務,或有豐厚嫁妝等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