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31《吃不下,也要吃》

去到「生存」,一定要使出「洪荒之力」。 《古詩十九首》有一句:「努力加餐飯。」學習時,年少無知,吃飯何須「努力」? 相反,忍口不吃,才需要十級定力。 很快,報應來到,終於有「茶飯不思」的日子;對著滿席佳餚,心理困擾凌駕一切,竟然對美食十分厭惡。 停箸,放下飯碗。很遺憾的留下一句:「對不起,實在吃不下。」 不吃?可以呀。但是捱餓壞胃。腸胃受損,沒營養可吸收,令皮膚暗啞,起皺起斑。 再餓下去,肌肉鬆弛萎縮,骨瘦如柴,身有異味,頭頂有烏蠅盤旋。你以為減肥成功?其實像集中營的戰俘。 [...]

Read More

6230《吃可忘憂,努力加餐飯》

今年端午節,寫過《蔡瀾一粽難求》(五月二十一日)。 由於沒有公開發售,手頭只得一籃八隻。結果引起爭奪,最後連那個可愛的籃,也給送走了。 各路英雄不忿,劍指中秋。幸好月餅準時到,今次有主題:「吃可忘憂。」又引用《古詩十九首》:「努力加餐飯。」 亦惟有如此。二0二二年疫情反覆。移民者衆。你說經濟好轉?通街仍是執笠舖;許多朋友仍是失業沒著落。 流年逢「武曲」「化忌」,不利使用武力及擴張,無可為,不如忍手,靜觀其變。 等候期間,惟有以「吃」解憂。上半年,防疫逐漸寬鬆,大家急不及待,呼朋引伴,「八人一枱」或加「高清間板」,都吃過幾次大圍高興飯。 大排筵席則妄想了。臨近中秋,忽然疫情又吃緊,恨得大家牙癢癢的,有些朋友為防疫,扶老携幼,乾脆在家中做節。 [...]

Read More

6229《「蓮香」恨,「奇華」緣》

人与人有緣份。人与物,也有緣份。 像今年中秋,最感失落,是上環「蓮香樓」結業,連月餅也不做了。 真的嗎?去年的月餅,部份咸蛋黄乾裂,心中嘀咕。算了吧,幾十年交情,忍你一次。 不久,又傳出「燒鴨」當「燒鵝」賣,有損商譽。今年七月二十五日路過,驚覺「蓮香」招牌二字,光管竟黑了個「蓮」字。心中有不祥預感。 八月六日,招牌修復。「蓮香」二字大放光明,放心了,以為元氣猶在,捱得過今年「武曲」「化忌」,明年自有轉機。 不料三日後,公佈結業。仍不相信,大雨滂沱中,臨門一看,已落閘熄燈。門口張貼告示:「由於疫情關係,本店經營不善……。」倒也老實。 從此,「蓮香樓」的蓮蓉,已成絕响。他們的蓮蓉真材實料,用蓮子紅豆等熬成,有「蓮」之清新香味;勝卻現代新派的「代糖」「蔔葡糖」等妖眉妖眼。 [...]

Read More

6228《半世紀前,狄娜「泰國行」》

最近中/港/台的「賣豬仔案」,牽涉東南亞的柬埔寨,緬甸,寮國,泰國等地,有讀者問吉凶。 其實類似的新聞,每隔幾十年,必會一窩蜂發生。像中國清末,有「賣豬仔」往美國舊金山(三藩巿)掘金。 不久,又有「賣豬仔」往新金山(澳洲墨爾本)掘金。 換句話說: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。我們總是跟著錢走(follow the money),古今中外皆是。 像上世紀六十年代,美國打越戰。為防東南亞國家赤化,美國政府不惜投入大量資金,令這些落後的國家,鎮壓共產主義,成為醉生夢死的銷金窩。 當時,只有十七歲的狄娜,被泰國首相沙立他那叻之弟湯頓追求;請她赴曼谷拍電影,當第一女主角。 [...]

Read More

6227《從「戰颱風」到「自毀派」》

逢香港颳颱風,總有人要出去海邊「體驗」。甚至去滑浪。有些還帶同小朋友,不出事,不罷休。 以前不懂,為甚麼一定要這樣做? 像先父四歲失明,業占卜,平時沒有自由行動的能力。偏偏在風球高掛的時候,僱的士,上山頂;或去碼頭吹風;享受狂風暴雨撲面的快感。 對當時年紀小的筆者來說,這是一種反抗命運的叛逆行為:不應外出?我偏外出。不應帶同小朋友?我偏要帶。 失明人的生活,充滿障礙与約制。可能因此,激發先父有不尋常的舉動。但是看新聞,有許多健全人士,好眉好貌,仍要堅持這樣做,十分不解。 後來研究命理,明白了,紫微斗數正是有一種命格:「受木壓雷驚之災」,原是過度剛直逞強。不自覺地,將自己推向危機的邊沿。 曾寫過《木壓雷驚,閃避為上》(二0一四年八月十九日)。約十年前,原有警世勸誡之意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