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96《香港人離開後的最掛念》

每一個時代,每一個人,也不同。 像中法混血美少女,即將往巴黎升讀大學。她生於香港,精通英/法/廣東/普通話(排名不分先後),臨行前試問:「離開後,會最掛念香港的甚麼?」 衝口而答:「food(食物)。」 忽然,捕捉到爸爸的傷心眼神,馬上機靈補鑊:「當然最掛念的是爸媽。」 可能父母信以為真,決定雙雙同行,一家三口齊赴巴黎;好得很,從此省卻两地牽掛。 其他人呢?上一輩,許多說「最掛念雲吞麵」。新一代,改為「餐蛋麵」。 亦有年輕朋友,說最掛住「7 仔」:通宵營業,可以隨時「篤」魚蛋/燒賣/腸粉等,兼夜深人靜煲煙吹水。 [...]

Read More

6795《愈食,愈冷,愈美麗》

現代人的飲食,有愈來愈「冷」的傾向。 第一為健康。中西潮流,俱時興「七分飽」,旨在減輕腸胃的負苛,體型又時尚纖瘦,多吃?不衞生。 二為色相。手機拍照全球制覇,飲食的美感,強壓味道。 論視效,熱辣辣的干炒牛河/八寶辣醬/蝦仁韮黃炒蛋等,滿盆兜亂,賣相一定不及冷食,可考究堆砌,僅供拍照。 三為節約。全球物價愈來愈貴,尤其是芝士等奶類製品,近年的升幅幾近三倍;新一代又倡議「環保」,大食?有罪惡感。 難怪近年來,香港時興「一啡一餅」,或「一茶一治(三文治)」。酒樓及茶餐廳沒落,代而興起,俱是時髦漂亮的咖啡店/茶室/烘焙店等。 甚至連最講究飲食的中,法两國,領導人也帶頭簡化。今年 [...]

Read More

6794《沒有「火」的美麗飲食》

傳統中國人,相信「火」是飲食的靈魂。 有關造字,一定要有「火」:煑/炆/炒/炸/燉/焗/烤等。遷新居稱「入伙」,定義是燒一餐飯。做事要講究「火候」。 「火」亦代表通融合的力量,透過熱力,逼出多種材料的味道,讓它們交叉發揮。廣東菜的代表作:小炒王。 上海菜應是八寶辣醬。京菜有蔥爆羊肉。川菜則提名麻婆豆腐。 沒有「火」呢?出名的是楊州菜,主要考刀功,冷切,雕花,以及上碟的精緻擺設,在中國不入主流。 反而在日本大放異采:剌身,壽司,手卷,飯團等。二次大戰後,宏揚世界各地,甚至影响法國及意大利菜。其輕巧,簡約,美觀,完全符合現代潮流。 令我們對命理,亦要重新演繹。紫微斗數的傳統看法:從事飲食業,一定要命帶「天厨」,有「天才」更佳;還要加上「火」与「擎羊」(刀),才能初步成局。 [...]

Read More

6793《格調高下之別》

許多人沒留意:我們的日常消費,看似以實用/價格主導。 其實更重要的,是「感覺」。 如果吃飯純粹為「飽肚」,大可以叫三大碗白飯,撈免費豉油,再加点熱茶,自製日式「茶漬飯」,搞掂。 境況差了,買「两餸飯」,好在感覺上有得揀,似是餐餐有两/四/五/六/七個餸咁,得所謂「幸福感」。 或潮流興,北上消費,大讚平/靚/正;同時拚命踩香港:貴/醜/劣;只為掩飾「我窮了,消費不起」的事實。 所以收得你貴,不是淨賣品質,更重要是令你「感覺良好」。但怎能做到?於是分格調之高下。 [...]

Read More

6792《最矜貴的消費:感覺》

既有「天厨」,又有「天才」,出來做事,豈不是無往而不利? 未必。還要兼看命中的主星,有所謂「格調」高低之別。 重要嗎?輕若鴻毛,重如泰山。譬如說「溜冰」,大家做運動,講究力量与速度,你溜我溜人人都係咁溜,去到世錦賽及冬奧運,統統是那一套標準。 咁有乜必要,做到好似日本嘅羽生結弦咁:「翩若驚鴻,驕若游龍」(中國評論)?成個仙氣王子咁?搞到觀眾癲哂? 贏咗不會多個金牌,亦冇獎金。不過人氣爆燈:2018年北京冬奧,男子組第一二三名,統統慘被遺忘;反而排第四的羽生,成為全球傳媒的追訪焦点。 又因為「格調高」,形象拔群,令芸芸眾生响往。羽生成為廣告界寵兒,密密接,卻不會予人庸俗貪婪的劣感。 飲食何嘗不一樣?許多大師父,名副其實是「伙頭大將軍」;炒碟牛河出來,熱辣辣,香噴噴,食客讚不絕口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