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子【短歌行】:047《你知道往那裏去嗎?》

查先生(金庸 1924 – 2018)逝世後半年,夢見他在大型商場外徘徊,下通地鐵總站。
夢中重逢,大喜,卻忘記他已不在;寒喧两句,老人家問路,於是告訴他咁咁咁,他自行乘自動電梯下去,揮手告別。
醒來,惆悵,但沒有夢見梁小姐(狄娜 1945 — 2010)那趟般震撼;因為自知,這應是自己想念之夢,而不是通靈。
查生他生前,學佛多年,應早知道何去何從,何須問小弟?更何況,他認識多少大德高僧,輪資排輩,亦輪不到我。
只因為歷來勤修《地藏經》,努力研究生死因果,對往生之事,畧知一二。
我們離世後,往那裏去( Do you know where are you going to )?藏傳佛教的《西藏生死書》有詳述。
結合佛教的教義,首先,憑生前的善/惡業,決定去向,其定義「十善」:「不殺生」,「不偷盜」,「不邪淫」,「不妄語」,「不两舌」,「不惡口」,「不綺語」,「不貪慾」,「不嗔恚」,「不邪見」。
行「十惡」則相反。你究竟今生行善多?或行惡多?不妨自己數一數。
除善/惡業外,還有「隨習」:生前的習慣。譬如說驕傲,看不起人;或浪費,不懂珍惜資源;還有發脾氣,不肯控制情緒等;俱不好,統統會影響你投生的去向。
另有很重要的是「隨念」:縱使你一生行善,又好性情;但要是臨終一刻,忽起惡念,生起不良意識,不平,不甘,不忿等等,亦會干擾你的大好前程。
所以佛教說「修行」,不只要一生行善積德,更重要是修心;在生死一瞬間,仍能夠把持得住,道心堅定,多難。
惟有平時勤做功課,常反省,將信仰引領進潛意識,憑佛菩薩之助,希望可修得好結果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