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子【短歌行】:048《蔡瀾走後,留下「花花世界」》

所謂「香港四大才子」,是近代人封的,之前,各自經數十年耕耘。
四位俱是「異鄉人」:查生(金庸)來自浙江海寧;黃霑生於廣州;倪匡原籍上海寧波;蔡瀾是新加坡人;俱曾在此地大放異彩,最後,亦選擇歿於香港。
各自印證繁華盛世:金庸留下武俠小說。
霑叔留下歌詞。
倪匡留下科幻奇情。
而蔡瀾,除了飲食与生活的散文,傳世的還有「花花世界」。
不只是文章,而是國內的一個飲食集團,以「蔡瀾」為品牌,生產他名下多種飲食製品,許多香港沒發售。
像端午「蔡瀾粽」;中秋「蔡瀾月餅」,近年進化至「蔡瀾点心」;以及新年的「蔡瀾年糕」等等。
統統包裝精美,設計新穎,全中國發賣,背後動員龎大的人力財力,正是蔡生一生想成就的事業。
以往,曾經在香港開「粗菜館」;經營「美食坊」;替航空公司設計飛機菜單;中環開越南菜館等等;多次与財團洽商,力求賺取長期收益,可惜總談不攏。
後來意興闌珊,不談了,乾脆一次過賣斷。不料,這宏願,竟由國內的企業家達成。
蔡生曾提及掀頭人是「管家」(姓「管」名「家」),長袖善舞,將其飲食概念,漂亮的在中國巿場落實,曾合作「蔥油麵」。
發生在蔡生的晚年,從此「蔡瀾」成為「商譽」,代表龎大的企業利益,飛出香港,与我們的距離,愈來愈遠。
並替蔡生成立工作小組,取代我們熟悉幾十年的助手,進一步安排其日常活動。
去到這地步,好不好?很難說。
做大生意,一定是身不由己;即使間中想休息,亦不容許;即使想清靜,仍有巿場推廣活動,要不斷代發消息,以維持知名度,尤其是過時過節,飲食商品要促銷。
蔡生的「花花世界」字號,卻因此流傳下來,人不在,飲食文化仍在。
幾十年來,看著蔡生的飲食事業,終於開花結果,並且有機會延續下去,很替他高興。
卻仍懷念,若干年前,他仍在嘉禾的辦公室,所寫的一幅字:「雲淡風輕近午天,扶花拂柳過前村,時人不解余心樂,笑謂偷閑學少年。」(宋程顥《春日偶成》)
多不容易。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