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801《嬸嬸》

既有《叔叔》(5月11日),自然有「嬸嬸」。 只因為父母太好家教:「入屋叫人,入廟拜神。」於是朋友的五歲小女兒,入屋見到乜,就叫乜。 上次在日本旅行時,對著空房叫「叔叔」,經已嚇到阿媽面青。 返回香港後,小女兒可能受過驚嚇,發高燒數天;不久,放學回到家裏,莫名其妙叫「嬸嬸」。 家裏何來嬸嬸?既有日本的經驗,阿媽心知不妙,趕忙前後左右觀察,怕女兒無意中,帶了「不潔之物」回家。 隔窗遠望,竟然發覺對面的隣居,安裝了祖先靈位。阿媽用手機拍攝,拉近距離一看,原來是位留山羊鬚的伯伯,樣貌慈祥,並不是小女兒說的「嬸嬸」。 究竟那是誰?晚上,老公回來,剛入屋就說:「三嬸過身了。」罕見的傷心下淚。 [...]

Read More

6800《心愛的東西》

每一個人,總有心愛的東西。 如果有,請你好好保存,莫失,莫忘。 有朋友喜歡 60 年代初的《兒童樂園》;有人鍾愛貴重珠寳;亦有人為2002 年的法國紅酒痴迷;其範圍之廣,程度之深,不可估量。 統統不要緊。匆匆一生,難得有緣遇上,最好可伴隨身邊,隨時拿出來摩挲依偎,作精神治療。 既要保存,請先照顧好自己;還要找有瓦遮頭,不拘是劏房/公屋/居屋/私樓,或迷你倉之類。愈心愛,愈要講究。 為甚麼?因為世上只有你,心愛此物;人走茶涼,其他至愛親朋,不會珍惜。 [...]

Read More

6799《最掛念:「獨立自主」》

世上不知有幾多地方,容許你過「獨立自主」的生活? 不要所謂「人情味」。不要八公八婆。不要煲湯送上門。不要問我從那裏來。 你理得我結婚未?我生仔/生女/不育/生嚿叉燒,以至搞基/離婚/失業/患絕症/鬼上身,都唔關你事。 仲要懂得「尊重別人的私隱」。在公衆場所,睇手機煲劇,唔該用耳機。你喜歡在廣場跳「大媽舞」,請勿大聲廣播。 還有最基本的「入鄉隨俗,入境問禁」,人情道理。要是你鄉下興,很好,請留在鄉下,勿出來獻世,更別要將你那一套,強加於其他地區社會。 冷漠?係。高竇?係。串?更加係。正是現代城市的生活寫照,人類要進化許多年,才活到這地步。 發覺有人需要協助,報警。或找社署;或召救護車;或通知愛護動物協會。最忌以「做好心」的名義,侵犯別人的私生活。 [...]

Read More

6798《最掛念香港的「冷氣」》

離開香港後,每逢下雨天,特別掛念香港的「渠」。 大晴天呢?不用說,一定是「冷氣」。 我們剛度過破紀錄高温的「夏至」(新曆6月21日),記者訪問街頭遊客,那位來自內地,說普通話的女士,笑咪咪答:「熱呀,幸好香港的商場,冷氣十分足夠。」 一言驚醒夢中人,連帶省起:身在福中不知福。認,我們果然是「非常驕縱的香港人」(very spoiled Hong Kong people)。 新聞又報道:東歐的巴爾幹半島諸國,因炎夏耗電量力,導致停電,令當地多個城市癱瘓。 日子怎樣過?近攝氏40度暑熱,沒冷氣,沒電梯,沒電燈;最惨是雪櫃停電,冷藏品變壞,易食物中毒。 [...]

Read More

6797《下雨天,掛念香港的「渠」》

做人做事,常說分「面子」与「裏子」。 許多人做的是「面子工程」。四處張揚燒香拜神,滿口仁義道德;背地裡,卻两面三刀,陰險鬼祟,常有。 看一個地方,也是不能淨看「面子」。鄉下人出城:眼見這邊起高樓,那邊建地標,即刻高呼文革式口號,拍爛手掌,喪影打卡,恨不得立時搞移民。 後來吃苦,活該。像台北的交通;曼谷的暴雨;印度的酷暑;以至北歐/北美的「冰暴」等;未見識過的話,不宜長居。 先前說起《香港人離開後的最掛念》,新一代各自各精采,不再限於舊說法「雲吞麵」了。 有些朋友比較特別,他們居然最掛念香港的「渠」(!)。有啥稀奇?近期國內南方暴雨成災,看新聞片,才懂得讚賞香港的「渠務工程」。 正是一個城市的「裏子」:看不見,摸不著,不上鏡,冇卡打。可是當大風大雨之時,四處泛濫成災,才見真章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