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天外有天,國外有國》

雖有中美貿易戰,歐洲又受新型肺炎重創。可是所謂「外國」,所謂「異族」,不止是以上這些地區。
像先前提及,香港自行研發的「室內水耕機」,怎會料到,竟吸引到俄羅斯的客戶?
原來我們在香港,自幼習慣了華南的天氣和暖,物產豐富。
說吃菜,四季常綠,怎會缺少青菜?近年還驕縱到吃豆苗,菜心苗,蕃薯苗等等,專挑幼嫩的才吃。
但要是你往北走,不要說太遠,只是江南淮揚,凡是會下雪的地區,青菜的種類已減少。
去到北京,天津一帶,由於缺少陽光,植物不夠葉綠素,只能長出大白菜,面色黃黃甚可憐。
再北上,到東三省,南北韓等苦寒之地。為了冬天要吃菜,惟有將那些本來已面青口唇白的大白菜,再三泡五醃,翻來覆去地揑弄,至面目全非,背後有說不盡的辛酸。
以為夠慘了?渡過黑龍江,進入俄羅斯,更是連一條青菜也沒有。難怪,當他們透過社交網絡,看到香港的 「水耕機」,竟長出綠油油的翠綠蔬菜,大為驚艶。
於是大手筆訂購。除了種菜,還有賢者朋友,專門舖設室內人工智能網絡,与美國得州客戶洽商多時,一直不置可否。。
今年初,對方忽然簽約,生意終於做得成。卻適逢疫症肆虐,猶幸尚未蔓延到得州,現在萬事俱備,只欠運輸。
可見逢「太陽」(庚子)之年,易有異族/外國運。通常,本地有不尋常變化:像六十年前的庚子年,中國有「大躍進」。
一百二十年前的庚子,則是「八國聯軍入北京」,統治者往往自顧不暇。
平民百姓惟有往外跑,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,像廣東,福建等居民,乘機大做外國人生意;或乾脆携帶家眷,漂洋過海移民去。
所以說是「外國運」。其實政府也可以,要是當時的慈禧太后,肯嘗試改革開放,与西方列強交流,借外國異族之力平內亂,清朝有可能延續下去……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