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45《道家的引退生活》

中國人自漢代起,獨尊儒家,以家庭及政府,作為我們的生活支柱。
表面上穩定,但歷史上,這套「忠君愛國」論,屢受猛烈衝擊。
像唐朝,李世民弒兄弟登位,豈不是顛覆了儒家的三綱五常?卻憑貞觀之治,開創前所未見的盛世。
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,發動靖難之變,奪姪兒建文帝之位。非儒家正統,過程中死傷無數(《千忠戳》)。
但是即位後的明成祖,文治武功蓋世:遷都北京,編撰《永樂大典》,遣鄭和下西洋等,成為中國人的驕傲。
逐漸,我們發覺儒家這套,行不通。
人總要活下去,於是每當失意,不容於建制之時,幸好還有出路:投向道家。
即是金庸小說《笑傲江湖》的境界。道法自然,道法陰柔,以退為進,隱於山林寺廟巿井。
及早退出建制之外,保存自己。道家並預設一個神仙世界:人間的皇帝不愛你?不要緊,天上的玉皇大帝,提供修煉法,可令你得道成仙。
可是未成道之前,我們仍要生活。既不能加入建制,惟有放棄富貴榮華,心態上改為樸素,清淡,自然。
亦不屑做官了,憑醫卜星相,琴棋書畫等技藝謀生,即是現代的專業人士。
本來憑這两套:得意者儒家,失意者道家,已足夠我們生活。
可是認真研究下去,面對生死大事,道家的說法始終不㘣滿。直至去到唐朝,玄奘從印度引入佛法,經典齊備,終於有完整的宗教及信仰理論。
千百年來,佛道互相排斥,又融合,終於找到方法並存。
許多人從道教得不到滿足,逐漸會轉向佛教。作家像王度廬,向愷然等,在人間苦苦掙扎。還珠樓主卻在四川峨眉山找到出路,從道入佛。
金庸的代表作是《天龍八部》。雖然以佛教為題材,森羅萬象,亦点出「有情皆孽,無人不寃」之苦。
可惜沒提供出路。其實佛家的最終境界,是「超輪廻,脫生死」,甚至連神仙也不做了。
能覺悟,放下,就是佛。為慈悲在人間行道,是為菩薩。佛教是修自己,比道家的引退生活,更有積極意義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