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99《你可以有幾「狠」?》

其實在每一個時代,有非常努力的人,亦有非常不努力的人。
關鍵在於:那種人佔大多數?
筆者成長時,向上仰望,從家祖母,家父,伯父,姑母,姑姐等,俱是非常勤勞。
出來做事,有幸認識蔡瀾,金庸,及諸位前輩,天份既高,勤力程度更甚,而且永遠超準時。
曾經自以為,也算是肯捱肯做。但給你看倪匡的《老香港日記》,扼要報道六十年來工作量,長年累月,才真是自愧不如。
當時間過去,輪到自己向下望。
創辦《東 touch》時,九十年代初吧,仍有班小朋友,肯不眠不休的趕功夫,以「睡工作枱底」,或「捱通宵」為榮。
但同時,已開始會玩。於是才有勸買樓,回敬以「不是不夠《狠》,是不夠《錢》」的金句。
再過两代,尚可。但是去到新一代,價值觀已相差太遠。
曾經有位才俊,表示對「金庸式的秘笈練功」不耐煩。因時間關係,最好將衆高手的一生功力,像「payme」般即時轉帳。
另一位更絕。嫌「父母雙亡,拜師報仇」等老套。死父母是可以的,得自由,附送遺產更好;但報仇則不必了。
換句話說:只要果,不要因。
完全違反自然定律。但因為這些小朋友,普遍家底積厚,有強大後援,可以負擔得起揮霍。
正是《牡丹亭》那句:「錦屏人,忒看得這時光賤。」
再進一步,要「去旅行,去到盡。」不只有錢要去旅行,冇錢都要去旅行。而且理直氣壯,聲大夾惡,成為社會的大多數。
親身領教過:記者從網上抄稿,搬字過紙,而面不改容。又請秘書,早上不見人影,要致電提她返工,對方總是告訴你「病」。
以為是自己的問題?追不上時代,乞年輕人憎?週邊個個嘲笑:「現今人人如此。」竟已成大多數。
所以當有讀者駡:「康子你不為年輕人爭取!」無言以對,惟有沉默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