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「情緒」(「福德」),一向是是一隻猿猴,過度活躍冇時停。
       又是一匹野馬,响往自由奔放,難管難收。
       即使天生品性,更善良美好,亦難免受情緒波動之苦。
       所謂「心猿意馬」,佛家相信要吃苦,經艱難考驗,像上西天取經,才能夠修成正果。
        要是你沒有宗教信仰,要降伏情緒的困擾,通常有三種途徑。
        先前已說過:一是財政健全(「財帛」)。二是建立穩定長久的關係(「婚姻」)。
        還有第三:後天行為(「遷移」)。
        即是長輩常說的「動靜」。今日你不開心,想自殺?別一支箭般,衝出去實行,後天行為有多種選擇。
        最基本的移動,是出外走走。移步換景,想法也自然不同。
        進一步是做運動,心神轉移,體能提升,情緒會轉趨積極。
        另一種香港人常做的,是往海外旅行,長短不拘。無奈今年逢疫症,全世界對遊客俱避忌,這点要忍耐適應。
        要是仍不能滿足,惟有運用最大幅度的遷移:搬屋,甚至是舉家移民。
         又牽涉到成本。當然最貴是移民,連根拔起,一切從新開始。先要放棄在香港的資產,變賣成現金傍身。
        移民到彼邦,置業安居,又要花費一大筆。過一年半載,以為可以適應下來?別忘記還要繳交當地稅,種類繁多。這時候,你會非常懷念,香港的簡單易明的超低稅率(標準百分之十五)。
        部份國家,像美國及加拿大,實行全球徵稅。要是你已入籍,返回香港賺大錢,以為回去可以享福?且慢高興,預期當地稅局要追稅。
        与其長居,不如矩敍,難怪香港人寧願旅行。
        從命理的角度看,出門是「耗損」,包括精神,體力,錢財,時間等等,非此不能令你平靜,等於是先前所說,「心猿意馬」,必須要吃苦才能化解。
        亦因此,當你將旅行當享受,對紓解情緒沒幫助。到月尾要找數,一定是心慌慌。
        所以多方面衡量,仍是以「財政健全」為第一考慮。今年去不成旅行,省回精神錢財,不妨享受在港安居的快樂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