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55《如何準確判斷形勢?》

在所有政治爭鬥之中,不論規模,一定有分勝負。
要是你在二0一七年,捐款支持希拉莉選總統,一定損失惨重。
二0年,傾盡家財撑特朗普連任,照樣血本無歸。
錢財事小。在中國古代,當你走錯政治路線,下場可以極悲慘,隨時有抄家滅族的大禍。
遠的不說。明朝「靖難之變」(公元一四0二年),應撐作反的皇叔燕王棣(後明成祖)?或在位的建文帝?
結果大家都知道了。支持篡奪者得富貴。仍忠於建文帝者,遭集體屠殺。
輪到乖孫明宣宗即位。發生「高熙之亂」(一四二六)。要是你参照「靖難」先例,支持二皇叔漢王?結果是灰飛煙滅。
宣宗是勝利者,指使錦衣衛,將二叔三叔家滅絕。
傳到明英宗,形勢更複雜。他御駕親征被俘,忠臣于謙保住北京城,並擁立代宗暫「代」國事。
誰料到英宗回朝?策動「奪門之變」(一四五七)成功復辟,清算代宗餘部。于謙被處死,天下鳴寃。
後世人,只能寄託電影《龍門客棧》,假借俠士之手,代拯救于謙遺孤而已。
明朝是漢族人治國,尚且如此。去到清朝,改由外族統治,情況亦好不了多少。
最激烈是康熙朝末年的「九皇奪嫡」,太子胤礽两立两廢,玩死天下人,牽連廣泛深遠。
甚至,蔓延到乾隆朝的「弘皙逆案」(一七三九),仍是爭誰做皇帝,不服。
每隔一段時期,我們總有這些選擇困難:清朝末年,你保皇?革命?或移民海外去?
四九年內戰,你撑國民黨?共產黨?或南下香港,寄居英國殖民地?
要準確判斷形勢,起碼有三種方法。第一,要放軟身段,勿硬撐,最忌是為了面子,作無謂堅持。
二,廣泛吸納資訊,兼聽則明。三,別將「自我」無限量放大。實際上「我」是皇帝,与想像中的「我」是皇帝,有重大分別。
以上,知易行難。但事關生死禍福,共勉之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