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67《起碼還有「白居二」》

我們常仰望大唐盛世,認為那是中國人最偉大輝煌的時代。
亦正是如此偉大輝煌,才可以造成後來「安史之亂」(七五五至七六三年)的巨大破壞。
亂後,盛世的粒粒巨星,未必可以個個平安過度。
為首的唐玄宗,黯然退位。楊貴妃悲慘地死去。「詩聖」杜甫貧病交逼。
「詩仙」李白走錯政治路線,投靠永王李璘,幾乎被處決,最終潦倒而死。
可見當面對政權交替,時代轉變等,縱使你有通天徹地之能,亦不易適應。
待塵埃落定,恢復繁榮安定;恐怕已是另一朝天子,另一朝臣,一切与你無關。
混亂中,漂泊時,究竟還有甚麼憑藉?可参考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。
生於「安史之亂」後十年。可以想像當時的長安,已大不如前。開元天寶的盛事,仍在民間流傳,傳聞滿天飛,時事八卦小書(如《東周刊》等)熱賣至朝鮮。
白居易已趕不上盛唐的風華,但耳濡目染,仍寫下人氣極盛的《長恨歌》,將馬嵬坡兵變,定調為玄宗貴妃的愛情悲劇,令大家好下台。
亦曾關心過社會民生。有《賣炭翁》,《秦中吟》,《琵琶行》等作品。
可惜中年之後,失意官場,屢遭貶謫,其憂時傷國之心,已逐漸消磨。
要是追隨白居易的仕途軌跡,應極有可能,像杜甫般,失意潦倒地死去。
但是不。一說白家有投資高手。一說不排除是白居易本人。竟然炒賣長安房地產,得厚利,令他晚境無憂,還可以接濟守寡的女兒,並恵及親友。
後來乾脆不問時事,晚晚夜宴,稱為「閑適派詩人」。代表作是《宴散》的名句:「笙歌歸院落,燈火下樓台」。
適用於任何時代,任何社會,那由盛轉衰,無可奈何的光景。
卻不苦澀,只是默然承受,看盛衰起落,如大自然四季交替。心境如此安逸閑適,全因腳下有「土」,不愁衣食,並可保家人兒孫週全。
難怪香港的居屋計劃,也要取名諧音「白居二」。如果人人老來,可以像他般境況,居者有其屋,算是相當不錯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