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88《出數多,入數少》

日常生活,幾時開始覺得不妥?
其中一項特徵:「出的數多,入的數少」。
這是《紅樓夢》去到中期後,林黛玉對賈府的觀察。
像日常開支,是否太多太雜?又每項是否需要?
或像一個人,每日工作十多小時,做到力盡神疲,回報卻甚低。
亦有人,每日忙於吃喝玩樂,逢約必到,逢到必早。情緒過度亢奮,沒法休息睡眠,精神體力長期透支。
香港人常有一句:「慳返啖氣。」的確需要,年紀愈大,愈忌虛耗,多做事,少說話為妙。
《紅樓夢》有句話嘲笑人:「六國販駱駝的。」。從全球貿易戰,防疫措施,電視台大戰,到隔離張太個女,是否嫁得出等等?都關佢事。
但自家呢?話之你做到世界盟主,兼宇宙大王。但是阿仔明天飛英國開學了,做父母的竟不知情,一切又有甚麼意義?
做人做事的滿足感,亦會改變。以前爭上北京開會,恨不得批尖個頭,設法鑽營:「怎樣才可以預埋我?」
到後來,太攰了。心願改為:「怎樣才可以不用去?」又怕沒份,被人看不起。強撐下去,卒之過勞死。
統統是「出數多,入數少」。繼續下去,必然破敗沉淪;縱使勉強救回,俱元氣大傷。
怎辦?惟有「變」。外圍因素太複雜,先搞好個人層面。厲害得過諸葛孔明?司馬懿派密使窺探,得出結論:「食少事繁,其能久乎?」(《晉書》宣帝紀)
後來,果然「躹躬盡粹,死而後已」。不如學康熙,亦是大忙人。但這個皇帝懂養生,每日午膳後,必飲茶養神,觀賞喜愛的美好事物,跟著才開工。
於是長做長有。後來繼位的雍正,就是不懂休息,長期繃緊,下場是猝死。
不是不做,而是要學懂「拉長」來做。或下放,或分工,或減量等等,一定要找個變通的方法。
要是「變」不成,不如乾脆「停」。或休假,或引退,抽身出來,先保存好自己才說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