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38《子女不肖,你還愛嗎?》

中國人有一句老話:「生兒一百歲,長憂九十九。」
現在英女皇九十五歲了,距一百歲不遠。
所生的二皇子安德魯,已六十一歲。為捲入性醜聞,被逼放棄軍銜,及皇室地位,以平民身份,赤裸裸公開受審。
作為母親,應怎樣對待這個不肖子?
同時作為女皇,內心感受會如何?
於是想起我們中國,春秋時代「陶朱公」的故事。他本名范蠡,原是越國大夫;曾經助越王勾踐復國。
功成身退。与一手訓練出來的艶諜西施,泛舟五湖,從商致富。
因居於「陶」(今山東荷澤巿),年老時被尊稱為「朱公」。他与西施有三子,二子殺人,服刑於楚國。
消息傳來。生子不肖若此,應救?還是不救?當時范蠡說出著名一句:「千金之子,不棄(一作「死」)於巿。」
並非爭論有罪/無辜?而是身份及榮譽的問題:出身富家,不應該死在鬧巿,公開曝屍於衆。
即是應該救。派長子携千金鉅款,赴楚行賄救弟。事件記載於《史記:越王勾踐世家》。不論其動機如何,反映在不同時代,父母對子女的愛。
范蠡与西施,何等樣人?有子出事,一定會救,可能方法与手段不同。
長兄吝嗇,以為「慳得就慳」,結果救不成二弟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亦可以說居心叵測。
但是父母愛子女,則不拘是女皇/富豪;即使是平民百姓,以至基層小人物,一樣是「雖千萬人,吾往矣」。
去到血肉相連,已非理性可衡量。所以常有人說「偏心」/「護短」等,卻又無可奈何。只有身為父母,才明白當中感受。
惟有盡量爭取平衡,在理性与感性之間,作出符合社會標準的決定。
像女皇,雖疼愛安德魯王子。但是聲稱受害的女子,也有父母呀。你我愛子女之心,同樣偉大,卻不能夠因為社會身分懸殊,而令到任何一方得豁免。
對待資質不同的子女,何嘗不一樣?難道父母只愛聰明俊秀,成績優秀的小朋友?而傷殘,蠢鈍,又壞脾氣的子女,統統不值得我們的愛?
這些問題從小到大,從古到今,從入學到分配家產,一直存在,爭論無休無止。唯一大家沒懷疑的,是「父母的愛」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