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很常見的現象:子女考狀元,父母与有榮焉。
即使父母唸書成績普通,但是阿仔阿女高中,當然是來自優秀遺傳。往上追溯,祖宗三代都有份製造。
所謂「含金量」。子女成份愈高,父母臉上的「貼金量」亦愈高;走出來,威水到不得止了。
可是「遺傳」這回事,非常神秘,經常出人意表。
有朋友的兒子,唸小學也唸不好。她大發脾氣,十大酷刑侍候。
身邊幾位舊同學,實在看不過眼:「喂,她小時候,又何曾是品學兼優?唸書一塌糊塗,寶貝兒子不過是翻版。」
或許人性的本質如此:丈八燈台,照得到人,偏照不到自己。諸如此類。
亦有朋友的兒子,嗜在家中偷零用錢。阿爸查出,往死裏打。
後來姑姐爆料:原來阿爸小時候,都慣在家裏順手牽羊。正是「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。」
這句話刻薄,但某個程度上,亦反映迷信「遺傳」的荒謬。父母對子女,不能夠「含金」就歡喜,「含其他」就排斥。惟有愛護与教育。
更剌激的例子,是一位富豪世伯。有子俊偉,唸名牌大學,仲要係榮譽畢業嗰隻。
嘩,光宗耀祖。点止「含金」?簡直係「含鑽石」,「含稀土」,足以傲視本地所有富豪。
這位寶貝仔,一度是城中的鑽石王老五。終於有一天,在世伯慶祝生日那天,他向父親坦白:「你們別再給我介紹女朋友了,我只喜歡男人。」
從此,世伯無精打采,提早分家,讓兒子獨立發展去了。初時,一般人仍議論世伯太頑固保守等,不甚瞭解。
但作為一個父親,既有「子女含金,父母貼金」的心態;當子女有同性取向時,咦?阿爸是否亦有潛在發展的嫌疑?
即使阿爸沒有,一路追溯到阿爺,曾祖,以至列祖列宗,莫非有「嘻嘻」(hehe) 的基因?正是有苦自己知。
仍有一個開脫的理由:血統被混雜了。父系這邊担保純正,一定是阿媽那邊傳過來。於是老夫老妻,開始「暗戰」,埋怨外父,又疑心末婚舅仔等等,從此家無寧日。
同一思維,擴散至社會運動,以及顏色陣營。自尋煩惱,皆因由「含金」与「貼金」開始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