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景殘年。有朋友不等了,決定放棄糾纏已久的人妻戀,改娶單身女。
在防疫限聚令下,仍守法守時,歡歡喜喜擺了喜酒。從此两顆心定下來,合力組織新家庭。
之前,有兄弟担心:「喂,人妻可會不甘心,趁結婚當晚,來現場搗亂?當衆搶新郎?」
嘩,這位哥哥一定看小說/電影太多,將殘酷的現實,高度浪漫化。
的確,類似情節出現過。而且成為經典。
先有「搶新郎」。金庸寫《倚天屠龍記》(一九六一年),明教教主張無忌,娶峨眉俠女周芷若,原是武林盛事。
怎料蒙古郡主趙明,忽然趕到,展示無忌義父「金毛獅王」的一撮金毛。
新郎救人心切,即刻追趙明去。大庭廣眾扔下新娘,令周女顏面掃地,間接走上邪派之路。
更哄動的是「搶新娘」。出現在荷里活電影《畢業生》(一九六七年)。
德斯汀荷夫曼的成名作。在大學畢業後的混亂生活中,終於「真愛覺醒」。直闖教堂婚禮,於宣誓前一刻,當衆搶走新娘,一起撘巴士去。
食正六十年代的反叛精神。引起全球大量跟風作品,當時,大家認為得這樣做,很有型。
隨著社會進步,像這類「搶新郎/娘」事件,開始作不同程度的調校。
使乜玩到咁激?与其勞民傷財,不如趁早洩洪,將殺傷力降低。橫掂要「搶」,不如在派帖前,註冊前,或擺酒前,手起刀落解決掉。
尤其是對方已婚。幾十歲人,有身家,有子女,即使愛火焚身,也不會在公開場合玩「搶新人」。
遙遙呼應拙文《離婚有幾難?》(二一年十二月六日)。對方不論多愛你,蹉跎十幾年,仍不肯跟元配離婚,理由只有一個:「不想」。
這樣拖下去,有甚麼意思?男人也有年老色衰的時候;亦會造成社交障礙(嘖嘖,他勾人妻),名聲受損。
倒不如做個了斷,光明正大結婚,從此有個正式身份。至於那位多情人妻,說不定收到喜訊後,暗中鬆了口氣;趁機擺脫糾纏,另找新歡去。
兄弟還躭心有人「闖婚宴」?或許在五十年前。新一代年輕人較輕省,許多甚至連婚也不結了。你要搶?請便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