滑雪的第一課:未學滑,先學「跌」。
必然。在雪地滑行而不跌倒,是不可能的事。並不可笑,亦不可恥。
最重要的,是學懂跌倒時,別弄傷自己;然後在無人協助之下,怎樣重新爬起來。
原來我們滑雪時,通常雙手扣著一對雪杖,雙腳踏一對雪橇。或用單塊滑雪板,亦是用雙腳踏住。
為保護及穩固腳部,一定要上两排緊扣。滑雪時,助你如陸地飛行,感覺非常良好。
但當你跌倒(這種情況經常發生),不得其法之時,雙手雙腳像四條索帶,糾纏甚至綁在一起,很容易出現香港人常說的「拗柴」。
包保你痛不欲生。所以通常滑雪前,教練一定要教你跌倒的本事。
要是落地的方法正確,可以即時站起來,拍拍身上的雪花,很快就可以繼續自由滑行。
聽上去不難。隨後的問題是「意志」。不幸,原來滑雪時,你會跌倒不只一次,而是無限次。
初學懂跌倒,很快就爬起來。開始時不習慣。但誰不是呢?沒相干。
但逐漸,跌倒的次數愈來愈多:疲倦。受驚。犯錯。踫到凸位。誤踩凹位。雪地轉冷冰硬化。更常見是人撞人。
諸如此類,總有「跌倒」的理由。開始時,掙扎起來。逐漸,你覺得大腿肌肉繃緊痠痛,根本不想動。
人愈攰,天愈黑,氣溫愈冷,雪開始下。滑道上人煙稀少,你的視線轉糢糊,累死了。
橫豎已「躺平」,不如乾脆瞌睡一會,休息後才再試爬起來。
在那種乍明乍滅,半夢半醒之間,很容易生魔念:算了吧,做人咁辛苦,就此在雪地上昏睡過去,了此殘生,也不是太壞的事。
每年的滑雪季度,總有這種失救的死者。不明不白的躺在雪地,身體被冰雪覆蓋,通常救起已太遲。
這關頭,要看你置身的滑雪場,是否管理完善?像曾經常去的 tomamu,每日有「滑雪小縱隊」,由當地的教練組成,輪流當值。
俱是高手。不停在多條滑道上,穿梭及巡邏,協助有需要的遊客。你亦可以主動向他們求助,通常一呼即至。
但要是你不肯求救,以為可憑一己之力,再次站起來,似乎与現實環境脫節。
完全似是我們的人生。你以為跌夠了?不。還有,還有。重要的是,一定要堅持爬起來。「躺平」是壞習慣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