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66《如果馮寶寶獲提名》

香港在社會運動後,疫症瀰漫之時,二0二一年,出現了一部異類電影《殺出個黃昏》。
「異」在以香港長者為題材,用「殺手」動作戲包裝。三位主角,俱是資深演員:謝賢。馮寶寶。林雪。
分別代表長者的三種宿命。謝賢孤獨。林雪寂寞。寶寶表面上最好:家庭 /物業 /工作齊全;可惜有付出,沒回報,令人疲累。
去年公映時,叫好叫座。本版同文曾智華激賞。最近在電視平台上串流,李純恩又讚好。
來到今年,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。《殺》片的四個男女主/配角獎,卻是「三缺一」。
謝賢得「最佳男主角」提名,衆望所歸。林雪得「最佳男配角」提名。鍾雪瑩得「最佳女配角」及「新人」提名。
獨欠「最佳女主角」。如果馮寶寶也有份,整整齊齊,剛好填滿四項演員提名。可惜金像獎史上罕有。
即使同是今屆的《智齒》,獲十四項提名,夠厲害了。但是四項演員提名,仍是「三缺一」,不會給一片獨覇,似是不成文的約定。
寶寶是否演出失水準?自有公論。所有頒獎典禮,俱有精密計算,未必能夠符合所有人的預期。
觀眾卻有集體印象。像《九二黑玫瑰》,大家當正寶寶是「女主角」,其實大會頒給她的是「最佳女配角」。
類似的經典例子,還有《馬路天使》(一九三七年)。女主角不是周璇嗎?不。原來是演「路邊鷄」的趙慧深。可憐。
西片則有《彗星美人》(一九五0年)。這是世界電影史上,最曲折離奇,又最精采錯配的疑案。
片中最搶的是比提載維絲。但是論製作編制,她只是「女配角」。演出卻是金光燦爛:每亮相,必定佔領最佳的攝影角度,又會負責唸最精采的對白。
那一年,她失意美國奧斯卡;卻得法國康城電影展的「女主角」獎。
論命理,統統稱為「異路功名」。有点非正式,非建制;但因表現太突出了,上天會給你另一種補償。
像今次沒提名的馮寶寶。還有今屆「冬奧」的羽生結弦,明明只得第四,風頭卻蓋過冠軍陳巍。
諸如此類。表面上,不公平;但是從另一方面,卻得到更豐盛的回報。可見命運之奇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