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「本尊」

(一)
「本尊」是佛家語,用最簡單的語言解釋,即是修行人的榜樣。
人世間森羅萬象,為適應眾生的多種特性及需要,佛教為各位提供不同的菩薩與明王,各具殊勝。
像中國人很熟悉的觀音菩薩,清涼自在,大慈大悲,管現世,很適合家居供奉。
或是不動明王,陽剛至極,無堅不摧,適合黑社會及地下組織作修行目標。
或是孔雀明王,華麗至極,天花亂墜,適合浮誇世代!並專治毒物,像降頭等邪妖。
或是虛空藏菩薩,智慧深廣,如無邊天際。
當然,還有地藏菩薩,管生死,哀六道,與眾生同悲,有容納萬事萬物的胸懷。
(二)
佛教不拜偶像,不尚空談,首重修行。
亦不虛設天堂地獄,原來所謂「天堂」「地獄」,全在一己心中。
亦無審判、無封誥,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地點,一朝得悟,即時成佛。
「佛」不是聖像,而是你或我;未成佛,只因本性已眛,迷失於塵世的七情六慾而已。
若要修行,過程需要一個正確、又合符你性格的本尊作目標,除前述的幾位,其他的「名牌」,尚有:藥師菩薩、愛染藏菩薩、文殊、普賢、彌勒等等。
各有各的特質,亦各有各的緣份。
許多初入行的修行人,乍見滿天神佛,這個想學、那個又想跟,兜兜轉轉,像迷惘的中學畢業生,想進大學卻又不知應該修那一科?
(三)
就像HARRY POTTER初入魔法學校,所有學生俱要分不同的「HOUSE」(社)。
這是英國傳統式的教育制度,自有其優點,不過最重要的神髓,是不同的學生品性與才能,安排他(她)入不同的社。
在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裡,即使是校長與教師也不能作主,分社的任務,全由一頂魔術帽執行。
佛教修行也有點仿似的意味:不是你找「本尊」,而是「本尊」找你。
正式的修行,需要由符合資格的師父引導,旁觀者清,他自然會替你尋找最適合的本尊。
要是自己來,行不行?
佛門宏大,相信沒有「絕對不行」的修行方法;不過世途險惡,道淺魔高,要是沒有師父引導,會很危險。 所以說尋找「本尊」,不如說尋找師父。 世間有太多苦難災劫,非人力所能消解。修行不是僵硬等於剃度出家,只要心中有佛,在家、在公司、在官場、在戰場,何處不可以修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