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00《愈年長,愈聰明,愈要「看化」》

先前說起,「化」字的構造,由两個人組成:左邊一個站立,右邊一個顛倒。
姿勢變換,但两個都是人,代表一切變化。
隨著時間改變,我們最好都可以「化」。要是做不來,不要緊,但起碼要做到「看化」(《石頭記》:「花色香皆看化」)。
廣東人說「睇化」。世事變幻無常,昨日是對,今日是錯。昨日明明是錯,今日反而是超級正確。
試問你往那裏追究?找誰上訴?又誰可以站出來,替大家主持公道?
統統沒有。時間過得飛快,移一步,已換景。每隔一段時期,潮流逆轉,看誰佔大多數,又誰領風騷而已。
像世界電影史上,最長系列電影《寅次郎》(香港譯《男人之苦》),從一九六九至一九九五年,共拍了四十八集。
當日本經濟起飛,人人做到喪心病狂之時,寅次郎那種善良,散漫,豁達,又屌屌揈的生活態度,的確是「國民偶像」。
但是幾十年後,當日本破敗,人人屌屌揈之時,寅次郎的價值也沒有了。時代改變,難道你上街示威抗議去?
縱使觀眾痴心不捨,演活「寅次郎」的諧星渥美清,也有自知之明:時不予我,是時候退下來了。
最難堪是無謂堅持。台下觀眾已散去,你獨自在台上唱做唸打,所為何事?神經病。
有朋友仍堅持:他的功夫最勁,造詣最深,演出態度最認真等等,道理全佔盡。
是是是,對對對。無奈,觀眾已變心。錯在「時間」。我們愈年長,撞板愈多,見識愈廣,一定愈聰明,這個是必然的了。
遺憾在冒起來的新一代,有新主張,新做法,要新體驗。各位前輩的舊那套,謝謝,不需要。
許多人為此,心生不忿,激氣到心臟病發,正是「不化」。
点算?難道眼白白,看著他們碰釘?對。不見棺材不流淚,不到黃河心不死。我們每一代人,俱是這樣活過來。
古老如《紫釵記》的霍小玉,痴等李君虞三年,不聽阿媽苦勸。又像梁山伯,錯過祝英台,臨終吐血,終是不能如願。
可惜我們只能活一次,生活成本高昂。你年長,你聰明,一定是對的。但是任何意見,說過就算;最好有新工作,自己忙自己的去。否則,惟有「看化」;不化,豈不是成了千年乾屍?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