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01《獨木橋上遇見你》

人生很多時候,有數計不明,有理說不清。
為免影響生活質素,惟有大而「化」之。看你能否包容/退讓/忍耐?
最常見:二人在獨木橋上相遇,應該是我讓你,或你讓我?
或中環大道中,行人路上,執紙皮阿婆推車撞你,告她?還是不告?
又有小朋友偷零用錢,認真處理,要報警落案,送他上感化院?
亦見識過:退休人光顧快餐店,在一碟餐蛋飯中,發現小虫。還得了!馬上投訴告官拍 youtube 上《東張西望》等等,親自出鏡,炸到街知巷聞。
還有痴心父母,送子/女两層樓:一自住,一出租,確保他們生活永世無休。
不料轉眼之間,乖仔/女賣掉套現,吃喝玩樂旅行去到盡。回來再問你攞多層樓,仲要指定寫佢一個人名,等佢有「安全感」;父母聯名不受,嫌阻碇。
並非只責怪年輕人。不肖的亦有伯母,盡賣香港資產,移民千里達/毛里裘斯/馬來西亞/關島(據說可駁腳到美國)等等,統統失敗。
家產花得寃枉乾淨。應該抓她殺掉?或繼續無上限盡孝心,支持她逃出香港?
亦有父母,重男輕女。不斷向本事女,苛索錢財;供應兄弟「做生意」,統統有去無回,還要怪阿女賺得少。
終於阿女嫁得出,父母視為引入外援,以「泰山/泰水」(岳丈/岳母)壓頂之勢,勒令女婿加入進貢,行為似黑社會。
另一家,有小弟天生聰明,音樂才華橫溢。好處是隨樂團演出,巡迴全世界。壞處是大半生漂泊,沒資產,沒家庭,沒積蓄。
老來返回香港,發覺只有阿哥,在照顧不良於行的老母。怨恨沒零用,沒住處,沒家產可分。
於是日夜跟阿哥吵,將自己一生的失敗,怪罪於他;卒之六十四歲,斬死六十九歲。剩下老母,正是「臨老唔覺得世」。
諸如此類。給你做判官:誰對,誰錯?應獎誰,罰誰?每一筆都是糊塗帳,各有辛酸委屈;每一位都是無辜的受者。
難怪傳說中,有「孟婆湯」「忘情水」「絕情花」等等。寧願不科學,不計較,不回憶。盡飲此杯,將所有恩怨情仇,統統忘得乾淨。下一世,再來過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