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15《心存念頭,一語点化》

也有「点」極不「化」的例子。及至回頭,已是百年身。
據親身經驗,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是二00四年,往葡萄牙的 Quinta do Lago,訪問狄娜(一九四五至二0一0年)。
介紹三十萬呎的「馨園」。中國与歐盟的「加俐略」衞星計劃(現已被「北極星」取代)。首次透露神秘財富的來源等等。
專訪時,其中一條問題:「現代的年輕人,應該信奉甚麼主義?」
原以為她會大談愛國,及高舉馬列主義等。不料她笑笑口,目光帶憐憫,平靜答道:「你這樣問,證明你是上一代的人。新一代的年輕人,問題在於《生存》。」
答案大大出乎意料之外,因為當時,完全沒有這念頭。
十八年前,香港的年輕人,有甚麼生存困難?經濟壯旺,揾工容易,後生仔女週身時髦名牌,時興辭工去旅行;打個轉回來,乘機跳槽加薪,不亦樂乎。
正因為心無此念,被殺個措手不及。當時沒追問下去;後來亦沒有反思。正如西諺云:「water under the bridge」(水從橋下過),繼續風花雪月過日辰。
逐漸時勢變,各行業經營困難。筆者二0一三年離開傳媒,以為年輕人接棒,會做得更出色。
不久,中美貿易戰浮出水面,生意人步步艱難。甚至有前輩斷言:香港的崩壞,由二0一二年開始。
往後,是二0一九年的社會運動。緊接是長達三年的疫症爆發。在最低潮期間,省起梁小姐(狄娜本姓梁)當日的預言。
「生存」,原來真的很困難;亦不只限於年輕人,甚至連中年人,老年人等,不論貧富貴賤,統統要掙扎求存。
這幾年,單是染病死亡人數,全球高達七百多萬,經濟環境惡劣。究竟十八年前,梁小姐怎能夠洞悉先機?她早已「点」出,無奈筆者主觀過強,先入為主,加上資質有限,沒有及時「化」。
即使當時聽得明,行動上能否配合?當機立斷,提早作出步署,亦是未知之數。
不少朋友過度樂觀,仍大舉投資/上巿/擴展。二0一九年後,不知如何收拾?
可見「点」与「化」,是互相呼應的两回事。我們常說的著名典故:「銅山西崩,洛鐘東應。」正是這個道理。
基本上要謙卑,保持思想的柔軟度,可容納各種意見。另外對人對事,總要有個看法,心存念頭。遇上有人「点化」,自然心領神會。
能「明」,能「化」甚好。再提升,希望可「悟」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