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34《政海風雲過,情長《帝女花》》

不敢說是「報應」。不如說是「因果」。
政治變化無常,尤其是改朝換代。今是昨非,昨是亦可能今非。
風雲詭譎,這幾年間,令多少資深的政治老手,也禁不住陰溝裏翻船。
倒不如看齣好戲。像最近,前特首陪同名伶白雪仙,出席《帝女花》六十五週年演唱會,不輪到你不感慨。
明未清初,多少人事滄桑。一個朝代覆亡了,我們卻只記得失敗者:長平公主,周駙馬,以及殉難的崇禎皇帝/周皇后/袁妃/昭仁公主等等。
(「我為花迷還未醒。」)
至於當時政權交替,誰當大官?誰是首富?統統迷失在歷史的洪流。你以為做過「為國為民」的大事?俱是寫在水上的名字。人民有自己的選擇。
最醒目,最適應時勢的高官:周鍾,及周寶倫父子,在劇中俱是半反派。周家女兒瑞蘭,引退隱居,清茶淡飯,反而得到觀眾的尊敬。
(「賣主焉能對舊朝?不賣又如何得新俸祿?」)
可見任何時代,都係那一句:揾食艱難。左右亦做人難。我們固然看不起周氐父子;可是跟足公主駙馬,亦只得自盡下場,統統沒有好結果。
從唐滌生的《帝女花》,至金庸的《笑傲江湖》,面對強權壓境之時,中國人的選擇,無奈惟有是「退」。
或隱居,或移民,極其量,僅能夠做到獨善其身,僥倖保得小命;如狄娜十多年前話齋,力圖「生存」而已。
既然如此,為政治的餘唾,爭閑氣,鬥揭秘,百般逢迎,還有甚麼意思?第一是觀眾已沒興趣看。其次,明知一切是假,与己無關,都係不如睇齣《帝女花》。
(「我燈昏夢醒,哭祭茶亭……。」)
起碼有情有義。前特首不論政績,不論人氣;當她走進《帝女花》的疪蔭,大家即時省悟:原來她跟你我一樣,只不過是時代的犧牲品,不知不覺得原諒。
常言道: 「歷史的傷痕,由文化去治療。」不稀奇,歷朝歷代俱如此。政治的變化莫測,人類對興亡的觸動,對情義的响往,卻反而長存。
(「 縹緲間,往事如夢情難認。」)亂世中,還是寧願學藝術,起碼比較有意思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