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26「《驅魔人》原是寫實片」

人有人的命運。一部電影,也有一部電影的命運。
像《驅魔人》(1973年),自面世以來,顛覆所有傳統的恐怖電影;50年後至今,驚嚇程度仍被評為第一。
今年又成為「話題之作」。原因一:導演威廉弗烈堅(1935-2023年)8月7日逝世,享年87歲。
二,《驅魔人》演阿媽的女主角,艾倫白思婷,現年90歲(!),尚在人間。主演的續集電影《驅魔人:信徒》,今年萬聖節搞鬼,10月13日公映。
這條「驅魔」之水,長食長有。尚未提及,今年 4月羅素高爾的《第一驅魔人》。
究竟整件事,怎樣開始?據導演憶述:年輕時,喜歡拍寫實動作片《霹靂神探》(1971年),已奪奧斯卡最佳導演獎。
後來看到《驅魔人》原著小說,決定用「新聞寫實」手法,改拍成電影。
作者有真實經驗:在波士頓唸大學時,看見两位神父,神秘寄居於校園宿舍。追查下去,才發現當時隱秘的驅魔事件。
所以一開始,導演採用最平實的手法,拍攝最靈異奇詭的題材;两者結合,真實感強烈,取得空前成功。
背後有两個重要訊息:一是所謂「鬼上身」,事出必有因。片中的女童,在地牢玩「西洋碟仙」(ouija board),自招陰靈。這一段關鍵的文戲,公映時常被剪掉。
二是驅魔過程中,神父本身的心魔,也被勾引出來,成為對決時的致命弱点。後來的驅魔電影,大量照抄。
為了令觀眾放心,影片大團圓結局。可惜在現實中,該次驅魔事件,以失敗告終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