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35《秋冬復興,貧富两端》

劫後餘生,恍同隔世。回想起「解除口罩令」,只不過是今年新曆 3月。
端午仍淡靜,一粽難求。
中秋開始好轉,多處奔走送禮。
重陽過後,大閘蟹巿道暢旺。如《老上海》所言:「愈大隻,賣得愈快。」八两「蟹覇」爭著要,七两「蟹王」反而銷情較慢。
臨近聖誕,中環/金鐘的「C」,「D」等名牌店前,再度出現輪候人龍。
各會所的場地,一早預約爆滿;各路英雄為攝期插隊,各出奇謀,令人嘆為觀止。
還有送聖誕禮盒,傳統名牌「cova」忙個不了,顧客比預期更踴躍。
中環/灣仔午膳,繼續人頭湧湧。似暴動,又似非法集會,總之有乜擺得入口,就有人排隊幫襯。
只是這樣看,很好呀,巿道非常興旺。為甚麼仍有人呻「夜市淡靜」「購買力弱」「北上消費」等等?
會所的服務員,一語道破:「中環灣仔這邊,冇錯係好生意。但係我住深水埗,連油尖旺一帶,仍相當冷清。」
換句話說,社會出現「消費分化」。收入高的族群,時間寶貴,繼續留港消費;收入較低,或退休人士,時間充裕,當然樂意北上大灣區。
正如東京人,周末短途,會去較便宜的輕井澤/箱根/湘南海岸等。紐約人過橋去新澤西州。倫敦人亦「下鄉」,不會留在市內。這是人類的進化過程,亦是大城市的發展模式。
旺者愈旺,淡者愈淡。近月來,眼見來自西營盤,香港仔,深水埗,元朗,深井,荃灣等食店,挾「燒鵝王」「雞脾王」「甜品王」「名震江湖車仔麵」等,進駐中灣/灣仔,百花齊放,大動作冼牌,勝負未分,俱在復興的路上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