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 (21) “ 第三「忍辱」“

這方面,倒真是有点心得。
忍辱,可忍則忍,忍無可忍再要忍,原來是一種修行。
過程極度痛苦,對存心侮辱你的人,「不瞅」,「不睬」,才是最高層次的反應,心無掛礙,根本視對方如無物。
可惜,不容易做到。年輕時,睚眦必報,只怕反應慢,對方來不及收到。
忍辱?上一代這樣說,不相信,不明白。
到現時跟下一代說,相信他們也是不相信,不明白。
(1)
很早,很早時,已有長輩教道過:駡不還口,打不還手。
忍忍忍忍忍。天下太平,以和為貴。
孔子給「仁」的定義:克己復禮。即是自律,自我剋制,有禮貌,於是成為「仁者」,定義是懂得為他人設想。
耶穌又說過:「饒恕他人七十個七次」(馬太福音18:22),即是無限次。
還有金句:「有人摑你的右臉,就連左邊臉也轉過來讓他摑。」(馬太5:39)
自小真的依足來做,忍到爆炸。
亦不論到你不忍:嫲嫲年老,爸爸失明,媽媽是五0年代,才偷渡來香港的孤女,姊姊懦弱,弟弟仍小,試問你照顧得幾多?還敢生事?
成長期在六,七十年代,經常要帶著爸爸進出。當時香港有很多好人,但是對殘障者,仍普遍存在歧視。很多時候受欺負,無奈忍氣吞聲。
回想起來,其實,當時已是「忍辱特訓中」。
(1)
於是成年之後,大鳴大放,鋒芒畢露,你試試侮辱我?必定十倍奉還,絕不手軟。
幸好,當時大把工作機會,乘機借事業發洩,做到天昏地暗,做到六親不認,並收取可觀回報,順手將敵對陣營連根拔起。
痛快?是。開心,是。
然後才發覺:糟,只顧對付侮辱我的人,那麼愛我,助我,幫我,有恩於我的其他人呢?竟無時間照應。
還有自己呢?人生目標是甚麼?理想生活是甚麼?竟然一片空白。
之前,有「辱」不「忍」,不務正業,花掉大量時間精力去討回所謂「公道」,其實是貪圖快意,其他人看你儍瓜,只落得個一事無成。
(2)
如果當時肯忍,由得欺負我的人,受那自動化的因果報應,相信後來的人生,一定會順暢得多。
可惜,歷史沒有「如果」,要發生的事,畢竟已發生了,追悔無益。
唯一得著,是取得寶貴教訓:原來一個人的精神愈空虛,受辱的能力愈低。
換句話說,當你精神狀態愈健全,心理質素愈強壯,情緒智商的(EQ ) 愈高超之時,百毒不侵,其他人對你辱無可辱,根本全不在乎,甚至連「忍」的意識也沒有了。
怎樣才可以做到?
第一,有大量的愛。
二,有大量的智慧。
三,宗教信仰,價值觀已轉移。
不幸捉錯用神,以為富貴榮華,名牌名車名表,可以令你免受辱,原來是很大的誤會。
(3)
任何人對你的侮辱,統統是一種試煉。
你的忍受程度有幾高?修養有幾深?怎樣能夠應對得體?將萬噸侮辱,轉化於無形,乾坤大挪移至九宵雲外,才是真功夫。
小朋友不懂應付,惟有大哭大鬧,滾地撒野。
成年人,照樣做?即是告訴大家:我走投無路,完全失敗了。
連最後的尊嚴亦失去,從此這負面的印象,永遠烙入衆人腦海,不知幾時才可以翻身?
所以長輩常說:「小不忍,則亂大謀。」忍辱是至高境界,你看那些不肯忍辱,凡事大鳴大放,拍枱拍櫈,動輒向傳媒喊寃等人,後來是甚麼下場?
不輪到你不心寒。前因莫論,最重要是在任何情況下,先穩住自己。
並非每個人都是幸運兒,具有大量的愛作基礎。但是智慧可靠後天增長;宗教亦是一種向善的力量。
要是真的做到「忍辱」,對修行大有裨益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