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(22): “ 第四「禪定」(上)“

當你決心修佛,即是要行「六波羅蜜」(六種實行力)。
前三種「布施」,「持戒」,「忍辱」,是練外功,可視為對外界的互動反應。
後三種「禪定」,「精進」,「智慧」,則是練內功,可視為本身的鍛鍊与提升。
先說「禪定」,這個很特別,愈是聰明,愈是機靈,愈是博學的朋友,愈難做到。
反而心地單純,無雜念,一定就可以到空明。
(1)
學禪定,有親身經歷。廿多年前,往大嶼山寶林禪寺,訪問前電視藝人黃元申。
當時他剃度出家,隨主持聖一法師(已故)修行,法號「衍申」,是哄動之極的大新聞。
並謝絕傳媒。筆者訪問他,先要讀两本書,一是《虛雲和尚年譜》,另一本抱歉沒印象。
筆者真的將二書刨完,衍申師亦守諾言,和筆者在山上盤桓數天,做了個獨家長篇專訪。
適逢年近歲晚,禪寺原來有「打七」的儀式,即是閉關禪修,通宵達旦,連續七日。筆者好奇,衍申師又誠邀,於是放胆一試。
那是筆者第一次「禪定」,經歷很難忘。過程痛苦,但相信對有参考價值,希望可以令大家少走寃枉路。
(2)
對於初學者,禪定需要一個「字頭」,然後引領你一路修下去。
你會揀那一個字?筆者當時年輕,驕妄,不知厲害,竟揀了一個「我」字。
從午夜起,寺門關上,各人開始坐在蒲團上靜坐。要是成功入定,即可参憚,大腦的思想活動得以強化提升。
筆者既揀了「我」字作頭,掀動一念,全是「我我我我我」,那一晚,通宵只想起自己,一切由「我」出發,接連迸發種種不如意。
回心一想,當放下這個「我」,反省以往的胡作非為,自私自利,錯錯錯錯錯,自食苦果,怨得誰來?也不知如何收拾?
腦海中不斷折騰,反覆交煎,以前只識怪別人,現在終於省悟:其實錯在自己。大量的悔疚,難堪,羞慚等負面情緒,如胃酸倒流,又如海內倒灌,單單只被一個「我」字,搞弄得死去活來。
(3)
天亮後,筆者跟僧衆用過早飯,又参加過誦經儀式等,匆匆向衍申師告辭。参禪一日,尚且如此,試問還怎敢修下去?
回返市區,再入紅塵,反覆思量,真有種「走火入魔」的感覺。當日起竟病倒,過了一個難忘的新年。
亦從此,學習謙虛退讓,對這個「我」字警惕,以後做人處事,不再單從「我」出發,懂得替四方八面設想,是人生的寶貴一課。
繼續修下去,應學習「忘我」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