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66《看不見的深層次創傷》

對不起,不是說「失戀」。 而是繼續說「PTSD」(軍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)。表面上不動聲色,內裏深不見底。 像以下這故事,有機會發生在任何時代,任何國家,任何社會,以至任何人。 寶貝兒子去打仗。不是軍訓/演習/野戰遊戲,而是真的殺人放火,衝鋒陷陣那種。 服役後歸來,回家睡大覺。早上仍未起床,与他同住的阿媽,已煮好早餐,於是捉狹搣他腳趾公。 原是他們两母子,自小培養的親暱動作:衰仔仲貪睡?搣醒你至得! 廿多年來,每次這樣做,乖仔總是咭咭聲笑醒;跟住攬著媽媽叫「早晨」。母子親情甜如蜜。 [...]

Read More

6265《其實我是容易受傷的男人》

不知這是一種進步?還是退步? 當大家接受失敗,承認失敗(《一切從「失敗」開始》),甚至有点樂在其中之時,已經很接近潮流興的「躺平」。 上一代的占士邦「鐵金剛」(!)/超人/ 大俠 / 大英雄之類,永遠正義,永遠打不死,固然過時,又乞人憎。 可是近年的趨勢,像法國情報局(DGSE);美國中情局(CIA)的海外分支,急不及待的認衰,又好像有点過份。 不只他們,美國的軍隊,更早發出悲鳴:「其實,我們也是容易受傷的男人。」 行動上,最顯然易見的,是美國總統拜登初上場,即從阿富汗撤軍。 [...]

Read More

6264《一切從「失敗」開始》

曾經有幾十年,我們習慣以「成功」結尾。 像《占士邦007》,《職業特工隊》,以至《叛諜追擊》(Jason Bourne)等系列;主角歷盡驚險,終於完成任務。 觀眾將自己代入角色,現實中的缺憾,統統得以補償,心滿意足離場。 情況正如更早期的戲曲片/愛情片等等,即使悲情如《帝女花》,公主駙馬雙雙殉國;死後亦要補拍一段「成仙歸天」,保證大團圓結局,否則觀眾會感不安。 幾十年後,世界變,人心亦變。你可以繼續成功,但逐漸,出現一種以「失敗」開始的英雄。 像先前提及,法國人氣間諜劇《le bureau》(情報局)。 [...]

Read More

6263《以柔制剛,魚游出網》

說到「史上最厲害的間諜」,英國《占士邦007》系列的作者,伊恩法明,提名二次大戰時,前蘇聯的李察沙治(一八九五至一九四四年)。 上世紀三十年代,活躍於中國上海。 伊恩曾經效力軍情六處,不是省油的燈。只有高手,才懂得欣賞另一位高手。 李察生於東歐的阿塞拜疆。德國父親,俄裔母親,唸柏林大學,思想左傾。二十年代成為蘇聯間諜,遊走歐洲搜集情報。 三十年代以「德國記者」的身份,活躍上海,週施於日本帝國,与蘇聯諜網之間。他儀表出衆,具個人魅力;而且出手豪濶,經常舉行超級派對,排場極大。 表面上醉生夢死,其實為剌探日本「不」出兵夾擊蘇聯。據後來多本傳記報道:他的運氣好到令人難以置信,多次九死一生,在最後關頭逃脫。 可惜好運在一九四一年終結。李察被日本皇軍逮捕,拷問,審訊,四四年判處絞刑。當時的蘇聯領袖史太林,拒絕營救。 [...]

Read More

6262《最厲害的間諜》

如果開一個題目:《史上最厲害的間諜》,世界各國一定打崩頭。 但肯定不會是英國的 「007 」。太高調了,週圍告訴人:「我的名字叫邦,占士邦。」唔得佢死。 早說過,間諜工作的性質屬「陰」。當然愈低調,愈隱藏,愈善變愈好;運用智謀,可以深不見底。 既屬「陰」,女性佔先天優勢。中國的西施,可能是人類最早的艶諜。後來武則天稱帝,有系統的建立情報網絡,鼓勵天下老百姓,往帝都長安舉報。 西方的間諜系統,一般相信,源自十六世紀,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。主事者是首相華盛咸(一五三二至一五九0年),他行事陰狠詭秘,據傳他有孌童癖,思路非一般人可理解。 這套系統後來傳往俄羅斯,成為西方諜網的两大派,各顯神通;其實彼此同宗同源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