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TOUCH》的幽靈獨白

一) 一定是因為睡眠不足。 或許是因為有點疲倦。 亦可能是純粹因為寂寞。 精神有些恍惚,十一月二十四日晚深夜,約十一時二十五分,我做了一件極罕有的事:回頭望。 據希臘神話記載,這種行為會令人變成鹽柱。 當晚,從《東TOUCH》700期的紀念派對走出來,原本順路乘地鐵回家。 忽然心血來潮,省起在海運大夏LCX有個《東TOUCH》700期的回顧展,剛巧在派對會場附近,於是信步走過去看看。 (二) 夜深,人靜,LCX在那處又認不得路,兜兜轉轉,終於在一片幽暗之中,來到回顧展的所在。 四週靜悄悄,那些早已埋藏在記憶裡的舊封面、附送過的紀念品,一件件再次浮現眼前。 還有一本巨型紀念冊,掀開,像童話故事裡的神秘魔術寶典,記載了被遺忘了的秘密。 在那一刻,感到自己像個鬼魂,死去多年後,仍捨不得人間,在回顧展裡徘徊流連。 捨不得的是什麼? 或許是一些人,或許是一些事,或許是那些無可奈何,始終會逝去的時光。 (三) 創辦《東TOUCH》時,已經是三十五、六歲,絕對算不上是青春的回憶。 現時年輕一代TOUCHERS,間中仍會追問:究竟一切是怎樣開始呢? 記憶很清晰,時間日期人物絕不含糊:一九九四年,我在東方報業集團時代的《東周刊》A書任職,葉一堅拉隊跳槽《壹傳媒》。 老闆馬先生決定將當時的C書,定格為獨立雜誌,囑各部組公開競投,各自交計劃書。 當時我已決定憑日本資訊為基礎,創辦一部年輕人周刊,有信心,但是沒把握。 我不敢相信會被老闆選中,我完全不是傳統的「東方人」,又不是潮州人,以當年東方全盛時期的強勁卡士,論親疏、論資歷,排隊繞幾圈也未輪到我。 但世事往往出人意表。 老闆囑我帶計劃書往澳洲開會,我真的珍而重之的帶著文件,遠涉重洋,戰戰兢兢、小心翼翼地追隨左右;開頭幾天不著邊際,老闆有許多其他事情忙著。 有天上午,大夥兒乘渡輪出海,全無預兆地,老闆忽然問:「計劃書?拿來。」 趕忙呈上。他看了不夠一分鐘,拍檯而起:「就是這個了!」 於是《東TOUCH》誕生……。 (下省五萬字。) (四) 回憶這段經過,其實是想說:《東TOUCH》的天生宿命,就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開始。 當時集團之內,有其他幾組人以為是志在必得。 可是《東TOUCH》偏有點包拗頸。 你以為夠強勢,可以據為己有?它卻竟然不賣賬。 你以為夠多錢,又可以抄一本出來?卻有形無神。 你以為可以改造?扭曲?將它淫賤化或名媛化?很奇怪,死不了,只像睡著覺,當遇上適合的主人,即刻復活反彈,照樣活力充沛跳跳紮,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。 如果人有人的命運,書有書的命運,以上所說的,就是《東TOUCH》的命運。 廣東人有句俗話最傳神:「唔順超」。《東TOUCH》正是如此:不算反叛、不算顛覆、當然知米貴、樂於聽讀者意見、收錢即跟廣告商合作……。 可是在一切順從、紀律嚴明、有規有矩之時,卻總是有種「唔順超、唔順超」的嘴藐藐,不屑的眼神一閃而過,誰領略到是你的本事。 我想,這才是《東TOUCH》的精魂。 沒有這一點,它只是一本普通的潮流消費雜誌,任何人、任何公司也可以做,不出奇。 直至有一天,全世界流行做什麼,TOUCHERS跟著做什麼;又全世界流行說什麼,TOUCHERS又跟著說什麼,諸如此類。 那才是《東TOUCH》的死期。 那時候,做鬼也沒什麼可以值得留戀了。 [...]

Read More

《紅樓夢》與辦公室生存術

(一) 每個人看《紅樓夢》的心得也不同。 有人以為是三角戀愛故事:林黛玉大戰薛寶釵爭仔。 有人以為是娶錯老婆洞錯房的通俗劇:歌仔都有的唱(《石頭記》:「紛紛擾擾作嫁,春宵戀戀變卦」)。 有人以為是老套。 有人以為是反書。 我自己的看法,少年時當它是「人情世故大全」。成年後則當它是探小說——西方現代才有《達文西密碼》? 而中國人早在二百多年前的乾隆盛世,經已有《紅樓夢》。後四十回的結局,遭神秘綁架謀殺,後人只能憑蛛絲螞跡追查。 但對於「人情世故大全」的看法,則始終沒變,當自己的年紀愈長、經歷愈多,對書中各人的語言應對,更加有深刻體會,當然亦更加從心坎裡,佩服作者曹雪芹。 時代已變、道德已變,但人性沒變。 《紅樓夢》的人情世故,仍適用於現代社會。 (二) 這部長篇小說,以大家族為架構,除了各成員,還夾雜著幾層男女僕人,各自為本身的利益勾心鬥角。 由於是《紅樓夢》,作者有極高水平的審美眼光,因此眾人鬥得特別銳、特別有型,亦特別蘊含豐富意象。 同時,作者本身的實際遭遇,從極顯貴到赤貧,幾番升沉跌宕,令他對人性的美醜,有透徹認識,沒幻想,亦沒低貶;你是那樣的性格,自然會說那樣的話,自然做那樣的事。 經驗寶貴,很值得我們借鏡。 當然二OO八年的香港,很少再有《紅樓夢》式的大家族。 可是像那種規模的大機構,卻比比皆是,內裡各有山頭、各有派系,複雜交錯,表裡不一,許多小職員初來報到,死了也不知道是甚麼一回事? 在這種情況下,看《紅樓夢》就很有啟發性。 我曾經在政府部門、及傳媒大機構任職,親自體會,慎密觀察,數十年來,印證書裡的說法,更加確定有大用。 剛巧《JET》的總編輯金成約稿。 寫甚麼好呢?隨口說起這題目,一拍即合,二月見街,請各位多多捧場。 二月記得買月刊《JET》呀!零售價二十五元正。 [...]

Read More

不良嗜好

(一) 每個人也有不良嗜好,我的是看《紅樓夢》。 真的是「不良」:沒收入、沒建設,又不能作寫稿題材,對香港人說出來還遭鄙視。 尤其是最近去了一趟北京,發現劉心武,他開發了「紅學」新一章:研究秦可卿的身世(稱「秦學」),接連破解賈元春死亡之謎,甚至是全書之謎。 看得我入迷入腦,從北京回來香港,一直是混混沌沌,忙是忙,深夜及假期仍是刨書刨到天昏地暗,飽受良心責備。 以前曾經替自己開脫:要是每日只有一小時空閑,你會用來做甚麼? ——整理舊稿出新書?收費算命?做運動延年益壽? 從北京回來之前,我的標準答案是:「選擇休息」。 從北京回來之後,真相是喪刨《紅樓夢》。 (二) 看《紅樓夢》的最高境界,是一手拿著通行本、一手拿著脂批,面前再擺開康、雍、乾三朝歷史的年表,旁邊兼備曹雪芹的家譜。 嘩,任性到這個地步,從沉迷墮落,萬劫不復。 所以說是「不良嗜好」。 可是我快樂呀。所以《紅樓夢》的讀者都痴痴地,像吸毒上癮,HIGH過就很難再正正經經做人。 只是慘在沒有同道。 當讀至賈元春涉嫌告發秦可卿,篤佢背脊逼佢在天香樓上吊,不禁拍案而起,心癢難熬,只有半夜兩點鐘拉住聰明朋友研究。 可憐的聰明朋友,不過當時地球上,只有她一個懂《紅樓夢》,還有過幾招的水平。 (三) 萬一有讀者也喜歡《紅樓夢》,不妨一看中央電視的清談節目《百家講壇》。最紅的是易中天(《三國》)、于丹(《莊子》)、嚴崇年(清史)等等,非常之高水平。 我當然力撐劉心武,不過嫌看電視或DVD太慢,淨看書,真心推薦,誰肯一起墮落? [...]

Read More

抄《心經》的方法

(一) 抄寫《心經》有用,可能是推動每個人內在的潛意識。 亦可能是《心經》的字句組合,唸誦或運氣寫字時,可以啟動我們神經中樞,發揮平時沒機會使用的能量。 原因尚待考究。我只能切切實實的告訴你,據自己的經驗,是愈抄愈好,愈抄愈見效,有家人目擊為證。 可是要抄得其法。 (二) 理論上,幾時抄寫都可以。 我試過想培養我固定習慣。但逐漸發覺,每日洗澡後、臨睡前、心境平靜時抄寫亦可;在辦公室,趁有五分鐘空檔,隨手寫起來亦可;或是情緒激動,煩躁不安時,立即坐下寫一篇亦有效。 應該說是隨心。不過開始時,建議在家中的固定位置,及固定時間開筆較好。 抄經是享受、是修行;而非折磨,或當作是負擔,心理上先要搞通這一點。 (三) 經文可以從網上下載,非常方便。 抄寫之時,有三個重要步驟。 1.先寫出自己近期想達成的心願,認真思考,然後按次序寫下,願望的數目不拘。 2.跟著寫以下經文,應迴向誰人?亦要認真思考:只是給自己?給所愛的人?給已逝世的親友?逐漸,你會整理出一個先後親疏的系統。 要是想迴向的對象太多,或是怕掛一漏萬,有位修行朋友教:「迴向今世眾生,十方亡靈」即可。這樣寫,自然包含世上所有,而自己也有份收受功德。 3.慢慢寫,愈慢愈好,充份享受這二百六十七個字,你會發覺滋味無窮;寫完後,將心願再一次順序寫下,再一次寫迴向的收眾。 完成,擱筆。抄好的經文可以保存,或即時撕掉,任你處置。 那張紙已經不重要,重要的是抄寫時的心理及生理活動過程。 (四) 最後提一句:要是你想集中一個重要願望,或想將經文的效力,集中迴向一個指定的人,當然亦可。 甚至可以完全集中只迴向給自己,各適其適。 在思考、落筆、與許願的過程之中,你已啟動了潛意識,並將訊息發放到無盡大氣空間。要是念力夠強、夠專注的話,自然有各方面的力量,助你完成心願。 所謂「心誠則靈」,抄經或唸經竟得靈驗,我相信起源自有道理。 當中不涉神怪,修行是自我補完的過程,任何人俱是即身成佛。 [...]

Read More

《心經》之大用

(一) 許多人介紹過《心經》。 亦有許多人勸抄《心經》。 但是說來說去,《心經》有甚麼好?內文雖短,只有二六七字,大部份是古印度梵文,艱澀贅牙,勸者俱是叫你:「唸吧唸吧」、「寫吧寫吧」,主張「不求甚解」,亦「不必求解」。 整件事,其實不甚科學化,很難令年輕人信服。 (二) 可是,當你親身試過後,體驗會完全不同。 《心經》是唐朝玄奘大師千錘百煉的心德。自天竺(印度)取經回來,佛經典籍浩如煙海,試問初學者應從何處入手? 於是玄奘用了這二百六十七個字,總結了所有佛經精義,就像「群經之心」,故名《心經》。 假設這篇經文不夠好,或沒有用處,唐朝距今一千四百多年,任何人與事,早應被時間淘汰至灰飛煙滅,還怎會廣泛流傳在世上? 故,《心經》的存在,確是有點道理。 (三) 記得本欄在2005年5月25日《心》一文中,寫過抄經的緣起。 事隔兩年多,再說一次親身的體驗。 我必須承認,後來並沒有做到「每日抄」,擬定的毛筆字亦半途而廢;不過經文則是保持每日唸講,在車上、在浴室裡、在會議舉行時、或游泳行山之時,總會記得在心裡默念,莫失,莫忘。 抄經誦經的好處,前文已提及:(一)改善情緒。(二)實現心願。(三)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 還有一點很微妙:開始逐漸洞悉其他人的心意。 我們出來做事處世,其中一樣困難,是不明白對方的思想;以前經常推測錯誤,或捉錯用神,弄得自己焦頭爛額,事倍功半。 但是很奇怪,自從長抄《心經》,持之以恆的那段時期,可能個人的心境很平靜,亦可能很抽離,竟然可以很了解身邊人的思想,彼此情投意合,融洽相處,頗有點「心意通」的況味。 不過當你一停止抄經,心靈即閉塞,只靠誦經不夠力。 (四) 尚有一樣要推薦:用毛筆抄寫。 抄《心經》有大用,以毛筆抄《心經》,則是大用以上有大大用,功效不可思議。 以前曾有位師姐跟我說過,卻說不上理由。 最近我去了一趟北京,無意中,得悉康熙皇帝的長壽秘訣,其中之一,原來是寫毛筆字。 康熙的理論,是我們提氣運筆之時,高度集中,聚精會神,然後指、腕、臂隨心意指揮移動,整個過程,其實與練一場氣功很相似,非常之符合養生之道。 還有康熙以身作則。這個人活得很不錯呀,做皇帝做到他那個地步,個個口服心服;他還將此秘訣,傳給最疼錫的孫兒弘曆,即是後來的乾隆。 難怪乾隆樂此不疲,在中國各地的亭台樓閣表演書法,大寫特寫;他寫得醜不要緊,總之氣脈運行,果然得享八十九歲高壽。 按照此原理,用毛筆抄寫《心經》一遍,亦應有練氣功之效。 舉凡有朋友失意、抑鬱,或不幸罹惡疾,我一律勸抄《心經》,祝各位健康愉快!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