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827《當財富來自「繼承」》

從幾時起,「文化藝術」可變成「錢」? 答案很簡單:「衣食足」之後。當基本生活解決,天下太平,人民開始追求生活質素,文藝自然復興。 戰後,全世界做得最好的,第一是法國;第二是日本。中國剛起步,各省巿俱落力發掘「文化遺產」,志在吸引遊客;更直接的說法是「吸金」。 並配合整體社會形勢:當人類從農業/工業/貿易等進化至今,加上高科技,醫療進步,運輸業發達,平均壽命延長。 今時今日,我們最需要的是「娛樂」,仲要係大量嗰隻,甚至可以無休無止,像現成的串流平台。 只是追求娛樂,難道不用工作?對,愈來愈多人可以這樣做。 分水嶺是2023年,全球人類的財富,首次「繼承」超過「創業」(2023年12月12日《賺「舒服錢」的命運》)。 [...]

Read More

6829《將文化藝術變成「錢」》

潮流興說「高科技」,很好,一定要支持。 公開試放榜,「狀元」們多數立志學醫,亦要支持。 但要是理科肥佬;或天生怕血,學不成醫護,点算?。 建議學習「文化藝術」,將會是新一代的尊貴職業,巿場有大量需要:銀行,拍賣行,展覽館,以至政府部門等,求才若渴。 對傳統父母來說,為子女供書教學,希望他們成為「三師」(律師/醫師/會計師),最有保障。 正因為多年來大力催侷,「三師」人才鼎盛;卻令巿場長期失衡,令「文化藝術」類的工作,竟嚴重缺人。 。金融界,近年新興「家族辦公室」,除了負責投資/理財/遺產分配等,還有項很吃重的工作:「留名」(7月22日《請替我留名》),替客戶的家族建立榮耀。 [...]

Read More

6825《如何如何,卒之跌落河》

當寫文題材枯竭,找不到靈感時,点算? 張愛玲在上海的黃金時代,會抓起菜籃,往街市走一轉。 英國作家毛姆(Somerset Maugham),建議你上街坊小餐館,多看多聽多收料。 筆者則喜歡坐電車。可能是「開放式」車廂的關係,乘客通常大鳴大放,不設防,完全不介意公開請真話。 像今日的題目,非常港式,來自一位建築業朋友,批評最近多宗意外,其實源自中層管理的青黃不接。 太多舊人離去;太多新人進場;太少溝通諒解;太大距離落差……。 偏偏新管理層,為顯示權威,特別多指指点点,說三道四,當舊人死嘅,強推新一套,不惜高壓執行。 [...]

Read More

6824《女俠的揚眉時代》

近期有流行語:「歷史的垃圾時間。」 比「躺平」更消極,豁出去,無可為,屬歴史的週期性發展。 玄學視為必然:陽極生陰,陰極生陽;陽中帶陰,陰中帶陽;天地人俱如此運作。 放長眼,看歷史,正是「太平天國」( 約1851-1861年 )亂後,晚清至民初近一百多年,奄奄一息,欲振乏力。 當正道不興,「陽」衰自然「陰」盛。在社會範圍,收細至個人層面,各行各業人才輩出;建制及家庭,則換上是女性主導。 國家領導人是慈禧太后,民間則是「女俠」揚眉,先有「十三妹」,「苗翠花」(廣東小英雄「方世玉」之母),衝擊家庭的男性傳統地位。 時局再爛下去,試問正統科舉出身,唸四書五經等,尚有何用?老百姓寄情武俠小說:《江湖奇俠傳》的甘聯珠,与丈夫聯手,帶頭離家出走;《卧虎藏龍》的玉嬌龍,偷學武功,挑戰僵化的禮教。 [...]

Read More

6823《三代女俠之生涯》

引用電影《卧虎藏龍》(2000年),導演李安的構想:「鄭佩佩(1946-2024)是第一代女俠;楊紫瓊是第二代;章子怡是第三代。」 她們的角色,俱是身懐絕技,獨立自主,嘗試按照自己的心意過活。 屬於中國早期的自由女性,可以脫離家庭与建制。電影中的佩佩,喬裝成女僕,進出豪門;楊紫瓊是鏢局(「武裝快遞」)老闆;子怡逃婚,專業遊蕩。 究竟「女俠」這身份,在古代社會能否生存?理論上可以,但是与建制無緣:她們不可以与老公/子女/父母/翁姑等並存。 早在《唐代傳奇》,「聶隱娘」已是獨來獨往,後來仲炒埋老闆(節度使)魷魚。《聊齋》的「申屠宏」娶虎女,她忍受幾年,終於抛夫棄子,披上虎皮遁返深山。 《俠女》做得更絕:原著中暫嫁書生掩飾身份,大仇得報後即快閃;仲要去而復返,非為敍舊情,而是手刃親兒免留手尾。 正是「做到咁盡,緣份亦盡」,歴代的女俠,俱是与幸福家庭,富貴榮華等割席,好像一生以「闖蕩江湖」為正職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