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45《厨房的盛宴》

去到「彼埃加納」(Pierre Garnaire)的級數,飲食已提升到「文化」水平,不是分好壞對錯,而是你欣賞与否? 如果以「米芝蓮星」衡量,巴黎的「彼埃」有14 顆,開在較有文化氣息的「巴爾扎克街」。 當今在世,得星最多的大厨阿倫杜卡斯(Alain Ducasse)有21顆,他在巴黎的餐廳,正是開在上星期提及,「列孚里大道」的「謬思酒店」(Hotel Meurice)。 你肯去嗎?即係華麗水晶吊燈,紅色天鵝絨梳化,全套純銀餐具,配閃閃水晶杯嗰隻。人均消費約五千港元,酒水另計;如果有人請客,不妨。 否則,寧願坐進「彼埃」的厨房:開一張餐桌,三邊掛画,面前一小瓶繡球花;金黃燈光下,欣賞整個厨房的運作,宛如現場上演「真人騷」。 完全是一種信心的顯示:厨房光潔明亮,紀律嚴明;團體像軍隊般操作,敏捷,靈巧,迅速。 [...]

Read More

6744《香港巴黎,再續前緣》

又是以 3 年新冠疫情為界。 之前,香港文華酒店頂樓,桂冠餐廳是法國 3 星級大厨「彼埃加納」(Pierre Garnaire),已營運十多年。 至 2020年,政府禁止晚上六時堂食,許多食肆因此結業。仍記得,「彼埃」的告別晚宴,即使預約爆滿,亦沒法舉行,故事的尾巴從此斷掉。 這幾年,浪淘盡多少英雄豪傑。捱不過,悄悄消失;捱得過,又是一條好漢。 「彼埃」在上海/東京/倫敦等地,繼續營運;子弟兵在巴黎開枝散葉;至於他本尊的餐廳,連同姓氏「加納」為記,開在香榭麗舍大道後的「巴爾扎克街」 6 號。 這一帶的地勢較高,街名很有意思,全是近代的文壇巨星。「巴爾扎克」(1799-1850年)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;隔隣還有「拜倫爵士街」,英國浪漫詩人;酒店亦以「巴爾扎克」為名,正是「往來無白丁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6743《衣不勝新,人不如舊》

既有花開,之前,必有花落。 疫症後重遊巴黎,羅浮宮所在的「列孚里大道」(Rue de Rivoli),許多大牌子已撐不住。 像傳統富豪級酒店「麗晶娜」(Regina),「聖占士与艾伯尼」(Saint - James & Albany) 等,相繼結業。 正當你感唏噓,嗟嘆「富貴如浮雲」之時;隔隣的「謬思酒店」(Hotel Meurice),已完成豪裝及翻新工程,房價更貴(每晚約一萬港元起),守門的接待員,亦更趾高氣揚,「窮」人勿近。 如果獲邀請,在「謬思」吃飯,一定要去。他們仍是舊式華麗嗰隻,招牌全套晚餐,每位盛惠約五千港元,酒水另計。 賣的不只是「富貴」,還有「歷史」。大門口鐫有牌匾: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( 1828 [...]

Read More

6742《繁華路,花月正春風》

巴黎的狀況,其實跟香港差不多。 剛擺脫疫症,及「黃背心示威」的陰霾,遊客逐漸回來 ; 巿政府度橋,搞連串盛事,努力「早午晚繽紛」。 當然,他們有「7月奧運」兼「國慶」的優勢,正動員全國之力,加緊建設維修,人人有工開,到處生機湧現。 年輕時,筆者貪熱鬧,住羅浮宮所在的「列浮里大道」( Rue de Rivoli )。逐漸,怕吵,遷入後邊的「聖安娜街」(Rue Saint - Honore) , 目擊名店繁華路的轉移。 經過幾年來的殘酷洗禮,街道名店林立,從「A」(Alaia)到「Z」(Zimmermann) ,等於最新的名牌字典。 [...]

Read More

6741《巴黎也在努力復元中》

法國 7 月舉辧奧運會,之前去旅行,好壞參半,榮辱互見。 好處是大力清洗革新:驅趕露宿者 /流浪漢 /非法移民 /犯罪份子等等,所謂「洗太平地」。 並努力「洗白白」。成世人去巴黎,從未見過各歷史建築物,如此光潔亮麗,終於還原靚靚真面目。 尤其是和諧廣場,与維登廣場(Place Vendome ),中間豎立的两「碌」嘢。 前者,曾經是革命斬頭行刑熱点,血流成海。其後,豎起從埃及帶回來的方尖碑(1836年);上刻古象形文字,塔尖代表法老皇的皇冠,最近真的「省」到立立靚。 後者,正是法國頂級名店的黃金圈。拿破崙在位時期,立碑仿羅馬帝國的威水史。多年來,從未見識過碑文真面目;又是在今年,柱身洗得一乾二淨,感覺上衛生得多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