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25《与王羲之做朋友》

今天很煩躁/抑鬱/憤怒?找出原因,將問題解決掉。 要是找不出原因,不要緊,找出王羲之的《蘭亭集序》帖,甚麼也不想,甚麼也不問,專心臨摹,跟著帖文,一撇一捺,一勾一劃……。 逐漸,你會入神,仿似穿越時空,返回晉穆帝永和九年(353年),三月初的春天,在浙江會稽山陰的「蘭亭集會」。 那是怎樣的一天?「暮春之初」,「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」,長幼 42人,共賞景,飲食,作詩。 更難得的,是王羲之當時的心境:從容,優雅,愉快;而同時,又有洞悉人生的智慧,明白時光短暫,世事無常。 反映於序文的筆墨之間。後來王羲之酒醒,多次再寫,無奈已不能回復當時的水平,靈光一閃,千年一遇。 換作今天,聚衆只會取出手機,忙於拍相拍片,紛紛擾擾,嘈喧巴閉;誰肯靜下來,用心感受生命中美好的一刻? [...]

Read More

6724《從「評彈」到講鬼古》

這題目,中間已穿越一百多年。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,其中一個驚喜,是請來「蘇州評彈」,由「上海評彈團」演出。 團員一色藍布長衫,淨色旗袍。台上一桌两椅,帶著三弦,琵琶,与摺扇。文雅飄逸,吳儂軟語,夢迥民初那些年。 正是江南「評彈」的黃金時代。北方稱「說書」/「大鼓詞」,後來進化成「相聲」;類似現今的「楝篤笑」,最考觀眾的現場反應。 當今最紅的名角,有「小瀋陽」(《一代宗師》);賈玲(《熱辣滾燙》/《你好,李煥英》)等。 古時還有「蓮花落」,走遍大江南北;手控竹板,一邊打拍子,一邊唱起來。以前沒有傳媒,老百姓要申訴,惟有用這些表演方式;可以「唱好」,亦可以「唱衰」,忠實反映民情。 來到江浙一帶,山靈水秀,「唱」起來也特別温柔。所謂「評」是評說;「彈」是簡單的樂器伴奏。題材包括:時事,社會現象,潮流變化,甚至以古諷今等等。 [...]

Read More

6723《「第一女生」私奔事件》

說起「考第一」,還有另一個故事。 聰明朋友唸中四時,校內發生大新聞:考第一名的女生,某一天,忽然神秘失踪。 她一向品學兼優,不只是該學期考第一;而是自升中以來,年年第一,正是父母与師長的心肝蜜糖兒。 家裏報警求助。經初步調查,警方已肯定她不是那些「離家出走」的壞女孩:不抽煙,不濫藥,亦從不夜蒲。 無計可施之下,父母向學校求助;老師向學生查問;試圖從多方面瞭解,希望盡快將她找回來,弄得人人皆知。 两日後,「第一女生」悄悄回家。原來她在校外,認識一位開小跑車的男生,甜言蜜語,說帶她往日本「看櫻花去」。 一來,她真的很想看櫻花。二來,長期唸書太辛苦了,悶。三來,會考在即,功課壓力漸大,令她想偷出去,痛快玩一趟。 [...]

Read More

6722《全級第一,放榜暈倒》

先前寫《考第一?處之以淡》(3月20日),說起對「考第一」這回事,不必看得太嚴重。 文中提及的小朋友,只是全班第一,未算厲害。筆者唸中學時,有位女同學,不只年年考第一,甚至是全級第一。 從中一到中五,從未失手。以現今標準量度,可稱「學覇」,「狀元」之類,所向披靡。 那些年,仍有中學會考放榜,考生要返回母校,在禮堂等候派發成績;然後在衆目睽睽之下,領取成績單,即場上演一幕又一幕的「悲歡離合」,同場加映「永別生離」。 成績優秀者,可以留校升讀預科;不夠水平者,惟有另尋其他學校收留。當時盛行精英主義,離校的學生有強烈「恥感」。 正當衆人提心吊膽,患得患失之際,最戲劇性的情節爆發:歷年「全級第一」的女同學,收到成績單後,即時暈倒。 會堂馬上炸開來,全場師生起哄。亦是筆者生平第一次,目擊有人「真」暈不省人事。又由於她穿校服裙,幾位男老師抬她離去時,仍要顧住替她整理衣衫,場面狼狽。 [...]

Read More

6721《平和方正,一「鈴」奪魂》

嘗試解釋:有些人,平時四平八穩,大方得體;為甚麼忽然會坐立不安,三心两意?辛苦做一樣,自我否定一樣? 總之做乜都係錯錯錯,改改改,莫莫莫。 原是好仔好女,叻仔叻女。但是一生總有「不安感」,帶神經質,嚴重者疑似黐線(《奧本海默》)。 或有十年,或有一两年,會出現上述情況;親者痛,仇者快,令家人十分困擾。 看命理,紫微斗數的解讀:「鈴星」作祟。像忽然來電,或午夜凶鈴,或 7/24 的追魂奪命 call。 位列「六大凶星」之四,隨「擎羊」「陀羅」及「火星」之後。以前忽略了,所謂「火明鈴暗」,以為僅屬「小鬼」,可以不理,最多熄機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