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85《嚴打「高科技」惡行》

「高科技」是好的。但以其為名的罪案,卻非常可惡。 比 2000 年科網股爆破; 2008年迷債陷阱(「雷曼兄弟」倒閉);更乞人憎。 因為「高科技」令受害人有「恥感」(羞恥的感覺):我不懂,我蠢,我慢,我追不上,完全是我的錯。 先前筆者已提及(1月23日《當我追不上「高科技」》),受害人從19歲的「港漂」大學生,到 90歲的屯門阿婆,俱不能倖免。 共同特点是自殺。被騙一大筆錢後,還要令你內疚;結果學生跳樓,阿婆服毒。 看香港警方公佈,去年的罪案率上升近三成。當中,主要是這類以「高科技」為名的詐騙案,大幅度增加。 [...]

Read More

6684《「立春」雨雪兆豐年》

年輕朋友問:「2月4日,星期日《立春》,為甚麼仍是雨雪天氣?」 原來「立春」,並不等於是天氣立即轉暖,僅是代表冬去春來。 正如「立秋」,亦不等於立即轉涼,許多時候,仍是處於酷暑。 但不知不覺間,年華暗換:「立春」之後,地氣漸暖,從此最凍的日子成過去。 中國南方,仍是大範圍降雨雪;日本/韓國冰天雪地;北美颳「冰風暴」;這是一個濕冷的初春。 若果不慣過冬,像許多香港朋友,去年剛新移居歐美, 寧願折返香港避寒。 對於農作物及花卉林木,卻是好消息。《紅樓夢》有名句:「豐年好大雪,珍珠如土金如鐵。」 [...]

Read More

6683《過年計「立春」或「初一」?》

每隔一段時期,總有人提出:過年應該計「立春」,而不是計「初一」之類。 於是又引起一番爭論。不要緊,真理愈辯愈明;預咗隔幾年,又要重覆表述。 原來自古以來,中國以「立春」日,當作一年之始。由朝廷欽天監頒佈,我們以農立國,春耕至為重要,全年二十四節氣,俱是以料理農務為主。 及至 1911年,辛亥革命成功,廢除帝制,建立民國政府。我們偉大的「國父」孫中山先生,主張新年跟隨曆法,以「一月一日」開始,從此廢除「立春」過年,大家已奉行一百幾十年。 但總有人包抝頸,久不久,別出心裁,重提一年之始在「立春」,究竟誰對誰錯? 道理很簡單。第一,如果我們仍活在清朝,男人紥辮,女人紥腳,不妨繼續「立春」,幸好,不是。 第二,如果我們仍是耕田,過農民生活,當然以「立春」為重。這是個人選擇,温馨提示:香港已回歸祖國,奉行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」;舊曆初一過年叫「春節」,新曆年亦以1月1日開始。 [...]

Read More

6682《破浪成功,紥根求穩》

經歷數年動亂,今年起,又輪到「意識形態之爭」。 包括:23 條。美國大選。台灣大選後發展。以巴和談。俄烏戰爭。紅海之爭。以至小規模如垃圾收費等等,齋噏,大家都忙個不了。 誰肯做實務?幹實事?對不起,沒空。傾不妥,誰敢動? 点算?大家惟有講埋一份,鬥吹。可別說,吹得中,富豪榮華一定有你份。 但要是不懂得吹,笨嘴笨舌的,倒不如做笨功天,延續去年的功業。 2023年歲次「癸卯」,已提及一字記之日「破」。該年內,必定發生良好的突破,為你帶來利益。 有朋友已應驗:開新路,創新天。面對新人事,新作風,勇敢向前走。 [...]

Read More

6681《誰能準確判斷形勢 ?》

時近歲晚,總有種催逼力,要趕在年關之前,完成多項任命。 盤点起來:得意的人少,失意的人多。 成功的人少,失敗的人多。 十四歲小朋友,初出江湖,已懂得品評:「失敗的人,自有其失敗的原因。」 對。但畢竟入世未深,說起來,略嫌無情(十四歲人仔,怎懂得「情」?)。 許多人的失敗,不是懶,不是蠢,不是壞;而是單純「錯誤判斷形勢」。 像跟錯老闆,追隨錯誤的路線。或移錯民,以為外國的生活更好。 [...]

Read More